【今日头条】这九大热点地理事件,高考很可能会考!2024高考地理考前必背核心知识总结!

英语培训 2024-05-08 04:00:07 109

原标题:【今日头条】这九大热点地理事件,高考很可能会考!2024高考地理考前必背核心知识总结!

高考地理试题中,有些试题会以时事热点为切入点,考察相关的地理知识及学生的总分能力。有些地理事件是短期的,有些是长期的,特别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有一定的时间性。本内容以热点事件为背景,探究热点背后的知识。

热点事件:

1.俄乌战争与欧洲的能源危机

2.西氢东送

3.深圳探索“工业上楼”新模式

4.自然奇观与地理原因

5.全球气候变暖

6.科技创新成就

7.粮食和能源安全

8.产业创新发展

9.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热点1:俄乌战争与欧洲的能源危机

欧洲此次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肇始于俄乌冲突,但背后反映的是长期的结构性问题。无论是在传统上还是绿色转型后,欧洲的能源消耗都极度依赖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大化石能源。

天然气热值高,相对于煤炭和石油来讲,产生的污染物也更少。所以欧洲的能源转型基本上围绕“天然气为支柱、退煤退核、风光并进”的原则——实际上就是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煤炭、核能。

不同于石油和煤炭,天然气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较低,欧洲的天然气不仅对外依存度高(63%)。

总而言之,欧洲的能源危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对俄依存度高,单一国家难以替代;

2.欧洲LNG产能和运力在短期内难以提升,且LNG基础设施短缺且分布不均。

第三,从当前的LNG接收站情况看,欧盟内部国家间天然气接收能力差异较大叠加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天然气自给率差异,且国家间运输存在技术瓶颈、季节性需求、系统维护等因素,面临着极大的调配难题。

3.运输成本和效率损失抬高LNG价格。

与煤炭和石油不同,天然气最适宜通过管道运输,成本最低、占地最少、运输量最大、安全性最高、损耗最少。LNG的“气-液”转换会导致11%~30%的能量损失,再加上远距离海运、存储和运营成本,会极大地抬升天然气价格。

【押题冲刺】

(2024·全国·模拟预测)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冰原下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2017年中俄在亚马尔半岛合作兴建了全球最大的LNG(液化天然气)项目。该项目全部采用模块化建造,即在其他地方加工完项目所需的大型设备并组成标准单元,然后运到项目所在地进行组装。下图示意亚马尔半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亚马尔LNG工厂全部采用模块化建造的主要原因是()

A.冻土层深厚,地基稳固利于搭建

B.可保护当地脆弱的沙漠生态环境

C.可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

D.当地基础设施完善,技术水平高

2.亚马尔LNG运往我国有甲、乙两条航线,两航线中路程较短的航线及影响其航行的主要因素是()

A.甲风向

B.乙水温

C.甲昼长

D.乙洋流

【答案】1.C2.B

【解析】1.亚马尔半岛纬度高,冬季寒冷漫长,施工期短,模块化生产可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C正确。永久冻土层深厚,冻融反复,地基不稳固,A错误;这里没有沙漠,但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小,生态环境脆弱,B错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这里人烟稀少,基础设施落后,D错误。故选C。

2.据图,运往我国的航线乙较甲短,AC错误。LNG项目位于北极圈内,由于纬度高,北冰洋的封冻时间长,海水温度影响周边融冰进而导致航线季节变化。冬季,因亚马尔半岛西侧水温较高,走甲航线;夏季,水温较高,海冰融化,走距离较短的乙航线。B正确,排除D。故选B。

3.(2024·广东·统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9月27日,由俄罗斯通往德国的北溪2号天然气海底管道在丹麦海域发生爆炸,造成欧洲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急速升级。北溪1号、2号是由俄罗斯修建的经波罗的海海底到德国的天然气管道,每年可为欧洲西部输送数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目前,德国实施“能源转型”战略,并取得巨大成功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超过40%。下图为北溪1号、2号输气管道及破坏海域位置示意图。

(1)简述“北溪2号”与“北溪1号”管道线路选择的主要目的。

(2)分析德国实施“能源转型”战略的推动力。

(3)从能源安全角度说明北溪输气管道遭破坏对德国发展的不利影响。

【答案】(1)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的中部,受周边国家的制约小,无需过境费,降低运输安全风险;两条线路平行分布,距离较近,可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主要为西南—东北方向延伸,可直接连接俄罗斯与欧洲西部市场,降低交易成本。

(2)德国长期使用煤炭资源,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煤矿开发早,大部分已经枯竭,开采难度加大,生产成本过高;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都依赖进口,急需开发新能源。

(3)加剧德国能源紧张局面,造成能源价格上涨;不利于德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动摇德国在欧洲的天然气运输枢纽地位和能源定价权。不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不利于能源进口渠道的拓宽,威胁德国能源安全。

【分析】本题以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为材料,涉及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资源跨区域调配以及能源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北溪2号”与“北溪1号”管道均选择由波罗的海中部通过,选择通过公共水域,减少穿过周边国家的领土,其主要目的是减少周边国家制约,无需支付过境费,减少运输成本,且有利于保障运输安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溪2号”与“北溪1号”平行,且距离较近,可以借用已有线路,能够降低建设和维护的成本;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溪2号”与“北溪1号”主体线路大致呈西南—东北方向延伸,线路可以直接连接俄罗斯与欧洲西部市场,能够减少线路的长度,能够减低建设的费用等。

(2)德国是工业化大国,其发展所需能源数量巨大,自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德国的发展受到重创,所以德国借鉴经验,努力寻找替代资源,发展能源转型,发展可再生能源,使得资源就近供应,减轻经济负担;同时,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大量有害气体,气候遭到了严重破坏,发展能源转型战略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实施能源安全战略,可以满足部分资源国内自给,降低化石能源的进口依存度,以此来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在国际化趋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不受其他国家局势影响;德国进入工业化时间较早,煤矿开采时间较长,大部分煤矿已经接近枯竭,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等。

(3)北溪输气管道遭破坏,会导致德国能源供应不足,导致出现能源紧张状况,短时间内能源价格上涨;不利于清洁能源的供应,会导致德国使用传统能源增多,不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会减少德国输往其它国家的天然气,使得德国丧失在欧洲天然气市场定价的权利;使用大量的化石等传统能源,会加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剧大气污染,影响生态环境;会影响天然气相关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收入;会导致能源进口途径受到阻碍,国家能源安全受到威胁等。

■热点2:西氢东送

氢是宇宙中最多的元素,来源十分丰富。但地球上的氢,多以化合态形式出现,难以直接获取。所以还需要依靠其他能源来完成氢气的生产过程。这个过程周期较长、成本较高,所以氢气的使用推广较慢,目前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较低。在生产氢气的过程中,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碳排放。根据排放程度,我们把氢能分为灰氢、蓝氢、绿氢。

【西氢东送】“西氢东送”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管道全长400多公里,是我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的纯氢输送管道。

日常所见的钢瓶中仅有几十克氢,而工业用氢用量一般上百公斤,再加上氢气易燃易爆的特点,所以储存和长距离运输难度大。因此氢能储运环节仍是氢能产业链发展短板。

【管道运输】

✓天然气掺氢运输

利用现有天然气管道进行运输,将氢气按一定体积比例掺入天然气,掺氢天然气既可以直接被利用,也可以把氢与天然气分离后分别单独使用。这种方式运输效率较高,目前天然气管道中的氢气比例可达到24%(国际最高水平)。

✓纯氢运输

全球范围内氢气输送管道总里程已超5000公里,但我国的输氢专用管道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西氢东送”就是我国首条纯氢长输管道项目,对我国氢能发展有重大意义。

纯氢管道初期建设资金、技术投入大,所以短期经济成本很高。但随着加氢站点、管线里程未来不断完善,从长期来看,总体的平均成本会显著低于氢气拖车、液氢运输等方式。所以,以后当氢能全面普及到各领域后,管道输氢将会成为最具潜力的输氢途径。

【押题冲刺】

(2024·江西萍乡·萍乡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氢能被国际社会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能产业链分别为上游制氢、中游储运及下游用氢,原材料和产物主要是水。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氢能产业发展仍然面临技术瓶颈,如何低碳制氢、如何实现大量氢气的液化,是我国氢能产业的主要技术问题。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关于氢能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自然资源

B.储运方式灵活

C.清洁可再生

D.能量密集

5.相较于管道运输,我国目前在氢气中游储运仍以长管拖车为主,根本原因是()

A.氢气液化技术面临瓶颈

B.管道建设成本较大

C.氢能源汽车普及规模小

D.拖车运输灵活性更强

【答案】4.A5.C

【解析】4.由材料可知,氢能源由人工制备而成,不能由自然环境直接获取,故不属于自然资源,A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氢能源污染物排放少,原材料是水,产物也是水,故清洁可再生,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氢能源可采取液态运输和气态运输,储运方式灵活,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氢能源被誉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说明其能量集中,利用效率高,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所以选A。

5.长管拖车运输与管道运输相比,灵活性强,适宜短距离运输,说明我国目前氢能源汽车使用地域有限,发展规模较小,故C正确。氢气液化技术瓶颈对氢气储运的交通运输方式影响较小,故A错误;管道建设成本大,长管拖车灵活性强,不是氢气储运采用长管拖车运输的根本原因,故BD错误。所以选C。

(2024·河北·模拟预测)风机可正常运转而主动停止风机发电的现象称为“弃风”现象。利用海上风电制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海上风力发电中的“弃风”问题。图示意海上风电制氢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海上相比,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发电“弃风”现象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能源市场需求饱和

B.风力发电价格昂贵

C.风力发电污染严重

D.远离电力消费市场

7.与图中陆上制氢相比,海上制氢降低了()

A.风机安装成本

B.制氢用电成本

C.制氢用水成本

D.氢气运输成本

【答案】6.D7.B

【解析】6.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A错误;风力发电的价格较低,B错误;风力为绿色能源,风力发电污染较小,C错误;我国主要能源消费市场为东部地区,西北地区距离东部地区较远,输电的成本较高,导致西北地区风力发电“弃风”,D正确。所以选D。

7.海上可利用的水资源较多,能够降低水资源的开采成本,节省制氢的成本,B正确;海上风机安装成本较高,A错误;海水的盐度更高,制氢用水量更大,用水成本更高,C错误;海上制氢的运输成本更高,D错误。所以选B。

8.(2024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美主要工业国家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30·60”目标。全球碳中和为氢能产业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氢能逐步成为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材料二:汉堡市距离北海和波罗的海较近,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德国计划在汉堡建造一个拥有100MW容量电解槽的全球最大绿色制氢工厂,并打造独立的氢气运输管网。未来几年,德国将投资90亿欧元发展绿氢产业。

材料三:氢能产业链

(1)说明世界各国都重视发展氢能产业的原因。

(2)分析绿氢逐渐成为未来氢能的主要来源的原因。

(3)分析德国在汉堡建设绿色制氢工厂的优势条件。

【答案】(1)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2)与灰氢、蓝氢相比,绿氢没有碳排放,符合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风力、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成本下降,使绿氢生产成本下降,使绿氢更具备竞争力;环保意识的提升,碳排放交易价格的上升,使得灰氢、蓝氢成本升高。

(3)临海,风能资源丰富,为绿氢生产提供清洁能源;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或市场广阔);技术先进(或科技水平高);政策支持(资金充足)。

【分析】本题以碳中和、氢能产业发展等为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各国都重视发展氢能产业的原因、绿氢逐渐成为未来氢能的主要来源的原因、德国在汉堡建设绿色制氢工厂的优势条件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详解】(1)氢燃烧的产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净的能源,故发展氢能产业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气候变暖速度;由材料“氢能逐步成为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可知,氢能产业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及促进技术进步;由材料“全球碳中和为氢能产业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及“未来几年,德国将投资90亿欧元发展绿氢产业”等可知,氢能产业发展拉动相关配套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2)由氢能产业链可知,灰氢、蓝氢的原料是化石燃料,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碳,而与灰氢、蓝氢相比,绿氢的原料是水,没有碳排放,符合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绿氢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风力、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成本下降,使绿氢生产成本下降,使绿氢更具备竞争力;而灰氢通过化石能源、工业副产品等生产氢气,生产时会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蓝氢已经能够减少90%的碳排放,但做不到绿氢的碳零排放,因此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碳排放交易价格的上升,使得灰氢、蓝氢成本升高。这些原因造成绿氢逐渐成为未来氢能的主要来源。

(3)由材料“汉堡市距离北海和波罗的海较近”可知,汉堡临海,风能资源丰富,为绿氢生产提供清洁能源;由材料“德国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可知,汉堡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再结合德国是世界发达国家,汉堡是德国重要城市,从市场需求、资金、技术等角度回答,即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或市场广阔);技术先进(或科技水平高);政策支持(资金充足)。

■热点3:深圳探索“工业上楼”新模式

深圳提出推广“工业上楼”模式,即不同于传统模式下在单层工厂中进行生产,而是转为在高层大厦中进行企业的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等新型工业楼宇模式。简而言之就是让工厂搬到高层楼宇的垂直化空间中进行生产、办公、研发等。

工业上楼的流程:

(1)产业筛选,找寻上楼企业。

「工业上楼」存在一定限制,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上楼。比如有些工业生产要用到大型机器设备或重型起重运输设备,或者生产的产品体积重量很大,让这些企业上楼就不现实。此外,企业生产所产生的噪音、污染、辐射等也是能否上楼必须考虑的因素。

引导企业上楼,首要任务是找到适合上楼的对象。各地都会根据自身的需求,结合具体条件制定工业上楼企业刷选的政策。常见的考虑因素有环保安全、减振隔振、工艺要求、垂直交通、设备载重。

(2)「工业上楼」要满足企业特殊需求

工业有千行千面的特点,不同企业对厂房建筑有不同的需求。在「工业上楼」提出之前,全国半数以上的厂房都是单层,最多不超过三层,企业有什么特殊需求直接定制开发即可。如今大家同在一个屋檐下,能否满足企业的定制化需求,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有上楼的可能。比如,生物医药企业需要十万级洁净厂房,引导这些企业上楼,要满足生产工艺和空气洁净度的要求;精密仪器制造对振动较为敏感,建筑设计就要有防振减振措施;轻生产企业涉及大型机械设备,厂房的层高、承重等建设标准要达到相应标准。只有企业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企业才有上楼的可能。

(3)政策支持,财政补贴

政府可以以财政补贴形式,通过平台公司或国有企业先集中建设一批高层厂房,以低于市场价租赁给企业,待区域成熟以后,再逐步回归市场价值。这样既为入驻企业节约了购地建厂资金,节省了规划设计和建设厂房的时间,更是打造了一张「工业上楼」的金名片。

【押题冲刺】

(2024·山东泰安·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东莞市松湖智谷产业园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以建“摩天工厂”,让“工业上楼”闻名全国。该产业园围绕产业链招商,口号是“你的上下游,就在隔壁那栋楼!”。下图示意松湖智谷产业园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中山市同类产业园相比,松湖智谷产业园工业发展的最大优势表现在()

A.人力资源方面

B.工业基础方面

C.交通运输方面

D.地理位置方面

10.松湖智谷产业园建“摩天工厂”,让“工业上楼”的举措有利于东莞市()

A.彻底解决土地紧缺问题

B.大量引进惠州迁出的产业

C.促进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

D.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

【答案】9.D10.C

【解析】9.由题干可知,东莞市松湖智谷产业园围绕产业链招商,口号是“你的上下游,就在隔壁那栋楼!”,故与中山市同类产业园相比,松湖智谷产业园工业发展的最大优势表现在地理位置方面,D正确;人力资源、工业基础、交通运输方面不是最大优势,ABC错误。故选D。

10.松湖智谷产业园建“摩天工厂”让“工业上楼”的举措有助于同行业信息交流与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C正确;“工业上楼”的举措不能彻底解决土地紧缺问题,A错误;惠州迁出的产业不会迁往东莞,B错误;东莞市劳动力成本较高,因此不能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D错误。故选C。

(2024·湖南·统考一模)2022年6月,以高荷载、高楼层、高颜值“三高”为标签的东莞市“工业上楼”项目——光达制造·寮步智慧谷园正式开园。园内,生产线在大楼中有序运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不是“工业上楼”的原因的是()

A.商业用地造成工业用地难

B.经济发展,地价上涨

C.产业升级对厂房要求高

D.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

12.适合东莞市今后发展“工业上楼”行业是()

A.精密仪器

B.轻纺

C.石油化工

D.机械制造

13.“工业上楼”的意义有()

①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②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③增加企业成本④有利于企业间交流、互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1.D12.A13.D

【解析】11.商业用地造成工业用地难,“工业上楼”可以加速国土空间提质增效,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经济发展,地价上涨,促使“工业上楼”,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产业升级对厂房要求高,需要高标准的厂房,促使“工业上楼”,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商业用地造成工业用地难,经济发展,地价上涨,使得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12.“工业上楼”,主要倾向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工业、精密仪器等产业,A正确;轻纺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不适合东莞市发展,B错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不适合“工业上楼”,CD错误。故答案选A。

13.“工业上楼”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①正确;“工业上楼”促进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工业、精密仪器等新技术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转型升级,②正确;“工业上楼”节约了用地,降低了土地成本,降低了企业成本,③错误;“工业上楼”,把分散的工业行为聚合起来,解决部分企业办公、研发和制造环节被迫分离的情况,促进产业链环节及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对接,更容易形成产业集群,有利于企业间交流、互通,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热点4:自然奇观与地理原因

(1)辽河口现冰封“潮汐树”奇观:

潮汐树是发育在潮滩上的一道道潮沟,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地貌。从天空俯瞰,一条条潮沟犹如生长在海滩上的参天大树。潮汐过程中,海水涌入潮沟,低温凝结成“潮汐树”景观。

【影响因素】

①海岸特征:一般形成于河口淤泥质海岸,如河口三角洲的最前沿。

②潮汐作用:潮间带上潮汐力量大,每天有规律的潮水运动,为潮沟的形成提供了稳定的、永久性的水流。潮汐一般的特点是退潮时水流速度快,侵蚀力量大,因此潮汐水道主要是退潮时的潮水所为。

③潮滩形态:淤泥质海岸的潮滩面积越宽广,坡度越平缓,潮沟体系的级数越多(即从小到大的分叉次数),规模越大,潮汐森林的景观也越壮美。

④潮间带植物:主要是盐地碱蓬,一种能够生活在潮间带的耐盐性较高的植物。潮间带植物能够加固潮沟两岸,使得潮沟水道系统更加稳定。

(2)“中国冷极”根河市迎来冰雾美景:

春节期间,素有“中国冷极”之称的内蒙古根河市迎来入冬以来最低气温,1月25日,冷极最低气温零下40度,极寒天气下,冷极根河冰雾弥漫。日出时刻,袅袅升腾的冰雾衬托着雪景,如梦如幻,也让冷极小城显得更加壮观、唯美,展示了“中国冷极”根河市的独特美景。

冰雾,又被称为“冒白烟”现象,是完全由冰晶组成的雾,常见于严寒地区的冬季,一般多发生在-40℃以下,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形成。

(3)青岛石老人海蚀柱坍塌

石老人是我国基岩海岸典型的海蚀柱景观。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午山脚下的基岩海岸不断崩塌后退,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大江口海湾,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乃成今日之形状。

石老人海蚀柱景观在海水中浸泡时间长,经过风化作用自然形成一些裂隙。在裂隙中,一些海水在热胀冷缩的影响下,体积变化 ,会对岩石形成挤压,使裂缝逐渐增大、增多,就会有小的石块脱落。

(4)河南多地迎3月“桃花雪”

此次雨雪天气过程主要是受低层南下冷空气和较强偏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的结果,15日冷空气南下造成温度骤降,在近地面形成冷空气垫,强偏南暖湿气流携带的充沛水汽在冷垫上迅速爬升,发生凝结或凝华,形成降雪。

考虑到前期偏暖偏旱的情况,此次雨雪天气过程对改善土壤墒情、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改善空气质量非常有利,但对交通出行和处于花期的果树带来不利影响。

【押题冲刺】

(2024·辽宁沈阳·东北育才学校校考三模)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央金山位于四川西部,地势险峻,山岭连绵,常有壮观美丽的云瀑现象。图左为夹金山地理位置,图右为夏至日某考查队员拍摄的夹金山“日出云瀑”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影响夹金山“云瀑”形成的主导风向通常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5.夹金山云瀑常于山腰处消失不见,其原因主要是山腰处()

A.水汽较少

B.气压较低

C.气温较高

D.风力减小

16.该考查队员拍摄“日出云瀑”照片时,最接近北京时间()

A.5:00时

B.6:30时

C.7:30时

D.8:00时

【答案】14.A15.C16.B

【解析】14.由材料“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可知,云瀑的来向即为风向,夏至日日出东北,图片中镜头拍摄方向为东北,则云瀑来向为东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它们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的可见聚合物。由材料“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成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可知,云瀑是云体由山顶向下运动,则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升高,云体汽化,云瀑消失,故 C正确;越接近地表,气温越高,对流越旺盛,水汽越多,A错误;与山顶相比,山腰处气压更高,B错误;风力较小,有利于云体的向下倾泻,形成云瀑,但是云瀑在山腰处消失,D错误。故选C。

16.读图可知,夹金山的经度约是103°E,30°N,夏至日昼长约为14小时,故当地日出地方时为5点左右,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比该地靠东17°,时间相差68分钟,6月22日该地日出的北京时间约为6:08时,选项中在最接近的数值是6:30,B正确,ACD错误。故选C。

(2024·浙江杭州·统考二模)“海浩”是指海洋表面和低层大气的温差较大时,水汽遇冷迅速凝结为大量水滴或冰晶的特殊现象。2022年11月30日青岛海域出现海浩奇观,下表为当日前后的青岛天气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天气状况

最低气温/最高气温

风力风向(夜间/白天)

11月28日

小雨/小雨

8℃/16℃

北风3-4级/北风4-5级

11月29日

雨夹雪/多云

-2℃/7℃

北风5-6级/北风5-6级

11月30日

阵雪/晴

-5℃/-1℃

北风4-5级/北风3-4级

12月1日

晴/晴

-3℃/2℃

西北风3-4级/西北风3-4级

12月2日

晴/多云

-1℃/6℃

南风3-4级/北风3-4级

17.海浩发生的条件有()

①暖锋过境②冷锋过境③空气温度高于海水温度④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青岛海域海浩发生时()

A.大气中颗粒物较多

B.大气降水减少

C.表层海水盐度降低

D.洋流性质改变

【答案】17.D18.A

【解析】17.根据材料信息“海浩是指海洋表面和低层大气的温差较大时,水汽遇冷迅速凝结为大量水滴或冰晶的特殊现象”可知,海浩出现时,气温下降,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水滴,因此应为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海洋表面和低层大气温差增大, ②正确,排除①;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海水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水汽遇冷凝结,因此④正确,排除③。因此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8.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1月30日青岛海域出现海浩奇观,水汽凝结出现降雪,大气中颗粒物较多,满足降雪形成需要的凝结核,A正确;大气降水增加,排除B;海浩出现为局部地区,对海水表层盐度影响较小,排除C;对洋流性质影响较小,排除D。故选A。

(2024·贵州·统考模拟预测)石冰川是由岩石碎块和冰体组成并沿谷地或山坡缓慢移动的混合体,常见形态有舍状和叶状等。石冰川是高寒山地环境下的产物,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石冰川结构。据此完成问题。

19.影响石冰川形态的主要因素有()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冰岩比重

D.地形地势

20.岩屑堆的形成过程是()

①冰川运动②冰体融化③碎屑堆积④吸纳碎屑

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21.石冰川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弱于冰川,是因为石冰川()

A.分布地区太阳辐射弱

B.内部冰体的储量较少

C.表层岩石碎屑隔热好

D.前端植被调节气温强

【答案】19.D20.C21.C

【解析】19.石冰川是由岩石碎块和冰体组成并沿谷地或山坡缓慢移动的混合体,常见形态有舍状和叶状等。它的形态主要是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滑动形成,因而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地势,D正确;纬度位置主要影响的是热量,进而影响冰川的体量,对冰川的形态影响小,A错误;海陆位置主要影响的是降水,进而影响冰川的体量,对冰川的形态影响小,B错误;冰岩比重会影响冰川的体量,也会影响石冰川的滑落速度,对石冰川的形态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20.岩屑堆主要是石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过程中,将岩体碎屑带到低处,冰川融化后,岩屑堆积而成,其本质是冰碛堆积物;所以其形成过程应该为①冰川运动④吸纳碎屑②冰体融化③碎屑堆积,故选C。

21.根据材料显示,石冰川主要由岩石碎屑层和冰岩混合层组成,且岩石碎屑层覆盖在冰岩混合层上方,这样表层岩石碎屑就阻隔了冰岩混合层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起到了隔热效果,使得石冰川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弱于冰川,C正确;冰川分布区与石冰川分布区海拔差异不大,太阳辐射差异小,A错误;石冰川内部冰体的确储量较少,掺杂有岩体碎屑,这样会使得石冰川温度变化更剧烈,受外部气温的影响更大,B错误;石冰川前端主要分布为岩屑堆,植被覆盖少,调节气温能力弱,D错误;故选C。

■热点5:全球气候变暖

【押题冲刺】

(2024·山东·济南一中统考二模)海洋浮游生物产生的二甲基硫(DMS)会形成气溶胶并促进云的形成,对减缓全球变暖存重要作用。图左示意我国东海年平均二甲基硫浓度分布,图右表示东海二甲基硫浓度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气中的二甲基硫及其生成物能减缓全球变暖的原因是()

A.增加地面反射

B.减少大气逆辐射

C.减少地面辐射

D.增强大气反射

2.影响东海二甲基硫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事件 热点 能源 欧洲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