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胖:“不准挂床帘”是区分好孩子和坏孩子的重要标准

英语培训 2024-05-04 15:00:06 41

原标题:谭胖:“不准挂床帘”是区分好孩子和坏孩子的重要标准

有个问题我一直搞不明白:

什么才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最大因素?

这里的学生不单指大学生,还有中学生和小学生。

比如今天我看一则新闻说某地9岁小学生被老师要求罚抄一个词一万遍,结果他不堪忍受自杀了。根据媒体报道称,导致这个孩子自杀的因素不只是“罚抄一万遍”这个离谱的“教育”方式,还有该老师野蛮粗暴地打手心,老师打过很多学生手心,“罚抄一万遍”也不是单独针对他,但这个孩子还是自杀了。

如果按“概率论”理解的话,这是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的问题。

如果说人话,则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简单粗暴?还是以人为本?”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人?还是物?

换成这种提问方式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物”包括教学材料、教育设施和规章制度,这些都是由“人”筹办堆砌的。那么“人”有了问题,“物”自然也无法正确。

想一想就觉得中国的学生挺不容易的,小升初、再到高中,最后进大学,一路唯唯诺诺都要听“大人”的话,好不容易在上大学的年纪稍微有了些成熟的思维,看到的听到的和书本上写的都有些小差异,这个时候价值观念发生的变化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不亚于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坏孩子”知道只有“好孩子”才有糖吃,好孩子知道只有“坏孩子”有人心疼。

作为校园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有些人似乎也从来没有考虑过言行至于学生有多大的影响,一堆校园管理条例砸到学生脑袋上,不考虑应不应该、合不合理,美其名曰“为你好”,但小学生都知道逼急了会自杀,何况一群大学生呢?

1

官网严肃批评了某些高校在管理学生寝室时“不准挂床帘”的规定,顺带连某所高校前阵子“上课不准用电子产品”一块DISS了一遍,人家讲得比较直接:

多学些心思在教学上,少整这些没用的。

看到人家这么说我就笑了:

“上课不准用电子产品,违者一律收缴,等学期结束后归还”这个事我当时看到也挺讶异,但鉴于那两天一直DISS某些高校,讲太多了怕有人以为是不是我对内地高校有看法……

话不能多言,要讲究心照不宣。

于是今天打算跟一下官网的节奏,下面会引出我的另外一个问题。

纵观一些高校在“不准挂床帘”的问题上有诸多解释,如“卫生问题、病菌滋生”“安全问题,引发火灾”,最诡异的一条是“阻碍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仿照官网口吻,咱也不客气一回(尽管我经常不客气):

我真的怀疑有些高校管理者没有过上大学的履历和住宿舍的经历。

不然不至于如此“何不食肉糜”——

床帘引发的卫生问题是个假设命题,对于不爱干净的学生如果其个人行为引起众怒或严重污染了校园公共设施可以处罚,床帘导致病菌滋生这条不成立。

引发火灾的是电器,尤其是大功率电器,比如热得快和电磁炉,具体地说,对于有些高校的学生宿舍,本身就存在年久失修和线路老化等问题,每年收了学生那么多学费,不想着如何加强学校学生寝室的基础建设,强化线路安全,反倒对学生有诸多限制。

最后一条“阻碍人际关系”更是臆想,上过学的都知道,真想交流在课堂上都能递纸条,何况在寝室里?

说白了,某些高校管理者对学生一直是“居高临下”的心态,觉得学生嘛都是孩子,见的世面少,胆子也小,吓唬几下就服帖了,因此好管理。

这种心态放到社会上也成立,很多公司就爱用实习生和职场新鲜人,因为好糊弄。

“孩子”这个词在个别语境下真不是什么好词,它意味着“威权压制”,因此如果有人跟你说“他(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先别忙着反驳,先看对方的意图,“不准挂床帘”和“上课不准使用电子产品”就是这个词的前置:

小屁孩懂什么?叫你咋样就咋样,不接受反驳,否则就是“坏孩子”。

那么接下来,我的另一个问题就要提出来了:

对国内大学生可以这样种种要求,对国外留学生也可以这样吗?

2

我一不是“外宾”,二我每天上网,我知道有些高校对留学生的待遇和宽容度对比国内大学生不在一个次元上。

有学生读者跟我说过在其所在的学校,留学生不仅住得好,还没有什么限制,有些留学生通宵达旦开派对严重影响到国内大学生的作息,向学校投诉也没有反应,或者说学校“规劝”两回,人家根本不鸟你,于是这种情况早已司空见惯。

我不知道外国留学生宿舍有没有“不准挂床帘”的约束,也许有……吧?

不过今天不讨论其背后的深层意见,也无意指责谁花多少钱打算盖新宿舍楼专门招待留学生。

假设认定有些留学生来中国留学确实需要花钱,而且学费比国内大学生高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认定:

花钱的是“客户”,享受平台的服务,对“客户”,只有规劝和建议,并不敢态度生硬,因为“客户”怒了会投诉。

既然都是“客户”,那凭什么也要分等级?都是花了钱来上学的(假设前提),有些专业每年学费动辄几万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不妨把这些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理解为“客户”,学校只是收钱传授知识的“平台”——如果有知识的话。

那么对待“客户”提出诸多不合理甚至是侵犯基本权利的规定,应该去哪里投诉?

这不是我第一个提出的问题,而是很多人早就提出的问题:

你收了钱就提供服务,不能这么豪横。

有人可能会骂我,说我把教育“物化”甚至“污化”,那么我只能说:

要想获得尊重,其前提是言行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否则就只能当成“买卖”。

我的老读者都知道我DISS过的不少“高校那些事儿”,学术造假、乱搞男女关系、拿学生当廉价劳动力、让一些准色情行业公司进驻学校职场公开招聘……

以上都有新闻可查,并不是我胡说八道。

如果你跟我说“旧闻”不具备现实参照性,那么“新闻”呢?“课堂上不准使用电子产品”和“宿舍不准挂床帘”算不算新闻?

算,也不算。

因为它刚刚发生,又一直在发生。

这些已经植根在某些人心中的理所应当,充满了威权的恶臭和落后。讽刺的是,它依然在“教育”一代又一代学生“做个好孩子”。

另外……

不准自杀。

结 语

今天一众媒体少见地对部分高校“不让挂床帘”的做法发表看法,连带着把前几天“上课不让用电子产品”的旧账又翻了一遍,说明有些高校在校园管理方面的举措着实让人难以理解更引起反感:

在对待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上,似乎旁观者和教育者之间的分歧很大,而前者显然更正常一些。

我倒是期待今后越来越多的媒体参与到内地高校的校风建设中,让高校纳入社会舆论监督的范畴内,无论有理的没理的,都可以拿到台面上说一说,评一评,让人们略微了解到如今某些高校的管理者是否德才兼备?是否值得尊重?

让学生们也看到在必要时,有“叔叔阿姨”们为他们撑腰。

但学生们无需感谢,因为“叔叔阿姨”们也是过来人,知道有些话可以直说,有些话绕着说也要说。

(免责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END~

校园 什么 教育 留学生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