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插上翅膀:谈谈父母爱子女的方式

英语培训 2024-04-29 15:00:11 27

原标题:为孩子插上翅膀:谈谈父母爱子女的方式

清明节祭祖扫墓,短短几天假期后又要分别,今天送孩子返校之际,孩子们离开之后相隔万里,内心感慨很多。

都说爱是向下传递的,父母的爱很无私,为人父母,我们每每看到虐待子女,校园霸凌,会非常愤怒和伤心,细细想来,我们自己所定义和期望的父慈子孝可能是“一厢情愿”,一方面是代沟的差异,另一方面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表达爱的方式也不一样,尤其是在接触了很多不同国家之后,今天来谈谈我们对于子女的爱的不同方式。

01 东西方的巨大差异

中国数千年主流的儒家文化,中国式的伦理道德覆盖了婚姻家庭到治国理政,家庭伦理是家庭和社会运行的规则和框架,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又构成了家庭伦理的根基,不管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还是温良恭俭让,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相处之道引申到整个社会运行规则。

西方人经常说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南怀瑾先生总结得好:中国人更重信仰,中国人是“信祖宗”,对于祖先和长辈的信仰,这很有道理。

中国传统理念中的严父慈母,父慈子孝,舐犊情深,是说我们对于下一代的爱是浓重的,而反过来,从子女角度看,东方哲学强调子女对于父母长辈的尊重和恭敬,比如传统的“父母在,不远游”,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而西方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往往比较冷淡,更明显的体现在当孩子18岁之后西方的父母往往会让孩子在经济上独立,在人生选择上自主,而我们东方人的父母大概率会继续关注孩子的方方面面。

两种方式各有千秋各有特点,不能简单否定和判断,我们听过总统孩子勤工俭学赚学费,也看到过中国大量的“啃老一族”,甚至还出现过因为父亲给的生活费不够网暴父亲的女留学生。

02 我们该怎么去爱子女

佛讲痛苦来自于八大类,痛苦各有不同,而父母对子女的爱都一样,但表现方式五花八门,比如西方直白,东方含蓄,东方的父母的爱是一个圆,全方位无死角,而西方的父母的爱更是一条直线,简单直接而又泾渭分明。

中国数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一个很独特的现象,独生子女家庭双方四个老人+父母的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这造就了中国千万计的“小皇帝”“小公主”,年青一代一方面优裕的生活,另一方面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2020年疫情之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让大家普惠皆大欢喜。但是之后经济的全面放缓让很多人体会到了“寒意”,80后、90后也即将或者已过不惑之年。

随着外企、民企的大量调整,很多人失业面临巨大压力,未来短期内这将成为常态,而这个时候如何去调整和面对,就考验个人的综合素质,从心理、心态、韧性到个人能力方面,未来我们的子女所面对的也是一个调整周期下的生活和工作,这个时候西方的教育方式可能就是一个好的参考。

之前介绍过西方的一部经典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七岁看老:一场持续了58年的人生实验(请点击链接阅读),这个社会实验所体现出来的决定孩子们未来成功的要素,很多需要父母的规划和支持,比如至关重要的教育,比如在人生伴侣选择上,等等,在当下依然有参考价值。

有时候我们父母完全可以选择退后一步,让孩子更早接触社会,更独立地去做个人选择,更大胆地去尝试不同的领域,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等等。

我们都说美国的创新和大学教育全球领先,背后是可持续的教育气候吸引全球精英,给了所有人更多的选择去发展自己的爱好和潜力,很多中国父母千辛万苦送孩子去接受西方的教育的一个原因,有了东方文化的基础加上西方的教育素质,这样的孩子更能适应未来全球化的挑战和未来。

03 为孩子插上翅膀

我们中国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正如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说的那样:“爱和同情是人类道德的根源。”有时候过犹不及,将我们的爱放在心里,退后一步,放手让我们的孩子去经历、去体验人生。

分别是为了更好的团聚,未来是孩子们的,为了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未来,我们能做的是坚守本心,问心无愧。

坚持原创不容易!如果您阅读后感觉满意,请给予点赞、评论并转发,以示鼓励!「本文作者:孙杨正」

东西方 社会 翅膀 教育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