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的爷爷奶奶最爱上什么课
美国的“老年游学营”
国外也有老年大学吗
外国的爷爷奶奶最爱上什么课
近日,中国的“老年人兴趣班”走红,受到多家外媒关注。据预估,中国银发教育市场正以34%年增长率的速度发展,到2027年,整个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280亿元增至1209亿元。
在全球已总体进入老龄化时代的当下,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服务势在必行。各国的爷爷奶奶们上学,分别有着怎样的特色学校?怎样的教学方式最受欢迎?“人气课程”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第三年龄大学
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学校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10亿,在全球78亿总人口中的占比为13.5%;预计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近21亿。这意味着,届时全球老年人口将翻一番。
为更积极有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世界卫生组织先后提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理念,以促进老年人继续成为他们所在社会的积极成员,而有针对性的老年教育服务,则是其中重要一环。
在此倡导下,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老年教育形态开始在欧洲各国出现并迅速生根。1968年,英国发布的《希波姆报告》标志着欧洲老年教育服务进入新发展阶段,由社会边缘进入主流视野,被首次纳入具有法律约束效力的老年关照服务范畴。
同一年,法国教育部颁布《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规定法国境内所有高等学府有义务设置面向社区教育需求的课程,不得以年龄等特征限制个人学习机会,其中专门强调老年人在社区中获得教育机会的权利不容阻碍。
在该法案推动下,法国图卢兹大学于1972年首次为老年退休人士举办暑期班,自此拉开了欧洲大学提供老年教育服务的序幕。相应地,图卢兹大学于1973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第三年龄大学——图卢兹第三年龄大学。
这是欧洲国家首次设立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高等教育机构,被认为是欧洲地区老年教育服务发展的里程碑。此后,国际上专门把针对老年人学习设立的学校称为:第三年龄大学。
其课程实施方式是以大学为老年学员设计和提供专门的系列讲座和会议为主。学员群体年龄主要在55岁到90岁之间。课程开展的目标首先是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主要包括发展老年群体兴趣爱好的休闲课程,如音乐、绘画、书法;促进老年群体健康发展的卫生保健课程,如体育锻炼、生理医学等;也有为退休后再就业提供帮助的专业技能课程,如计算机或其他职业技能等;还有提高老年群体认知能力的人文科学类课程,如文学、历史、政治、社会学等,实现了高校教育资源与老年教育的共享。
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政府为主导的老年教育服务模式占据主流。各国根据自身特点,有着不同的拓展。
英国和芬兰
挖掘“学生”自身经验
在日本,1954年建立的老年教育俱乐部是其老年教育服务机构的雏形。1988年,日本文部省建立首个老年教育管理机构——终身学习局。
在各类教育机构中,日本放送大学最受欢迎,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广播、电视的形式授课。这是老年学生群体最易获得的学习方式,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且其学习费用远远低于校园学习。
与法国、日本截然不同的是,英国的老年教育服务是“自下而上”的。有研究者归纳,英国老年教育主体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继续教育机构、当地教育机构以及志愿团体等。
在英国第三年龄大学的课程实施中,没有奖项,没有考试,也没有入学要求来制约老年学习者的参与。课程内容范围较为广泛且灵活多样,包含从哲学、心理学、文学等人文学科到个人兴趣爱好或手工艺的活动。其中比较典型的课程包括旅行、音乐欣赏、棋牌等休闲娱乐课程,瑜伽、太极等保健课程,语言、历史、写作等社会科学课程以及其他自然科学课程。
芬兰的模式则是第三类——“混合发展”。课程开展形式主要是正式的系列讲座、学习或讨论小组、研究小组,其中后两者被称为“研讨会”。正式讲座依托于大学里的专家。研究小组主要就某一主题或研究问题感兴趣而开展实地观察或实验,而学习或讨论组更多地依赖文献资料、报刊等和参与者的经验知识共同进行学习和讨论。
以研讨会的形式实施的课程人数一般在10—30人,主题包括体育锻炼、自我保健、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计算机课程、网络应用与实操、社会科学等,还有一些如妇女问题、艺术欣赏以及人文地理等。有研究者调查显示,在芬兰第三年龄大学中,老年学习者最多完成的四类课程是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系列讲座”。
德国曾争论
教不教“老年医学”
在德国,严格意义上的老年教育机构是老人/长者学院和大学向老年人开放所形成的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呈现三种形式:正规学习、旁听学习和长者学习。
与正规学习不同的是,高校向老年旁听生收取一定学费,有些高校把学费与听课数量挂钩,每学期的费用从20—250欧元不等。长者学习只是老年人旁听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叫特殊的旁听学习。与普通的旁听学习相比,长者学习项目学员更能获得高校相应机构的咨询、引导、辅助等系列服务。高校量体裁衣式地为长者学习项目学员推荐或开设课程,这些课程较有系统性,由此也被称为“长者学习系列课程”。
在专业选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老人/长者学院与老年大学也存在区别。
除少数几个报名受限制的专业之外,德国几乎所有大学专业都向老年人开放。尽管如此,老年学员特别倾向于选择人文与社会科学的专业,尤其是历史、文学和语言。他们对社会学和心理学课题的兴趣也渐渐高涨。由于需要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作为学习的前提,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以及医学的课程少有人问津。而老年医学可以被视为一个特殊现象。
对于是否仅仅把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作为老年大学的教学内容这个问题,20世纪90年代初还曾经有过一场争论,最终决定保留。
此外,在选课倾向性上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学员偏向于文学、语言和心理学,而男性老年学员更爱好社会与经济方面的课题。休闲与家政课程、老年保健知识、文化艺术与政治讲座以及计算机普及班和外语教程是老人/长者学院学员的首选对象。
美国“老年游学营”
边学边玩不考试
多年来,美国的老年教育模式一直在发展,以满足人们实现终身学习的愿望。这种教育模式的代表是美国Osher终身学习学院,该学院在全美国120多所大学运营,为老年人量身定制一些非学分课程,涵盖历史、文学、技术等主题。相比于年轻人,许多退休的老年人愿意为了学习的乐趣而学习,同时,因为没有考试或成绩的要求,也会很愿意尝试多种不同的课程。
此外,一些社区学院还有专门为老年学习者设计的项目。例如,圣莫尼卡学院提供文学、历史、语言和艺术等科目的大学课程,通常学费较低或者免费向老年人开放。在完成社区学院的大学课程后,老年学生还可以申请转学成为美国公立大学的正式学生。比如一位叫朱尔斯·米恩斯的老人在退休后终于有时间和资源学习,在社区学院上完大学课程后成功转学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并于67岁毕业获得正式学位。
美国还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老年游学营”项目——Road Scholar。这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于1975年发起成立,主要针对老年人提供教育旅行计划,迄今除美国50个州之外,已经遍及加拿大、英国等90多个国家与地区,提供8000多种探索课程。其学习机制是将教育、休闲、旅游三要素以短期共同游学的方式结合在一起,通过旅游来增长见闻、结交朋友。
除此之外,美国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也是老年人不错的学习窗口。
教学内容需求
呈现现代化多样化趋势
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面向特定群体提供社会福利,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尤须关注“谁才是真正的老年教育需求者”“他们需要怎样的老年教育”。
有研究显示,保证老年教育有效进行最重要的前提之一是选择与老年人过去、现在或未来相关的话题内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老年人个体特征的变化,教学内容需求呈现出现代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在对日本大阪老年学院和韩国联邦高级福利中心进行调研统计后发现,随着年龄增长,两国老年人对“生命回顾”和“人际交流”内容更感兴趣。60—70岁人群的教育需求内容经历三阶段变化——由获取新知识技能的“新奇”阶段转变为继续发展擅长内容的“连续”阶段,再转变为只想与少数人互动交流的“脱离”阶段。
从教学方式来看,老年人也有普遍性的偏好。在对64岁以上老年人的访谈中发现,知识渊博、尊重学生、风趣幽默且不以考评为目的的正式课堂学习是最受其欢迎的教学方式。
然而在现实中,老年人通过正式的师生情境方式接受教育的概率远低于预期,他们往往更倾向于采用可自主控制的方式,如通过自愿组织、宗教仪式、体育活动中小组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
如今,信息技术发展为满足教学方式的更多需求提供了可能,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学习平台允许老年人访问、交互、研究和执行各种任务,打破了正式的师生情境学习或小组学习对时间和地点的固化,成为推广最快的新型教学方式。
如何在新技术基础上开发适合老年人需求的教学方式,将新技术与新时代的内容相结合,仍需进一步研究。
据《解放日报》《环球时报》《武汉日报》
什么 社会 大学 教育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