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姿总不对,原因你可能想不到,但需警惕两个问题
文|凝妈悟语
“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发现他总是坐不好,一会儿侧着身子、一会儿扭动着身体、一会儿又驼着背趴着。托着他的下巴,让他抬起头,他干脆把头埋在桌子上了,故意对着干。
这坐姿不知道纠正了多少次,就是坚持不了几分钟,身体好像上了发条一样,无法自控。”
一次家长会后,有家长给我诉苦。
其实,很多家长也有这个苦恼,记录下孩子写作业时的千姿百态。有的孩子甚至不坐椅子,而是像武林高手一样,把脚搭在椅背上,或者侧身靠在桌子上,好像屁股上长了刺坐不住。
家长使尽浑身解数,软硬兼施,也没有什么好的改观,真是让人心累。
家长们之所以关注孩子的坐姿,是特别害怕两个问题
央视新闻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孩子坐姿总不对,家长要警惕这件事》,提到河北衡水一个13岁的女孩因为脊柱侧弯被送到医院,医生诊断后发现,是长期不良坐姿造成的。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我国中小学生已经有超过500万人出现了该类问题,并且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
脊柱问题表现为驼背、脊柱侧弯、双肩不平等等,除了结构性脊柱问题外,非结构性脊柱问题之所以会发生,长期姿势不当等不良习惯是重要因素。
比如歪着头写作业、趴着看书等,脊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保护,背部肌肉疲劳受损,加上孩子处于脊柱生长发育高峰期,就很容易导致脊柱不同程度的变形。
即使成人,长期不良坐姿也会导致不适感,何况是正在发育的孩子呢!
多年前,我新换了一个办公室,为了节省桌面空间,把电脑放在了侧面,但是椅子没有轮子,我又懒得搬动椅子,总是习惯性侧着身子用电脑,结果左侧肌肉拉伤,很多年过去了,现在也没有恢复,那种挠不透的不适感让人心力交瘁。
除了脊柱问题外,还有视力问题。
《中国儿童健康成长白皮书》中提到:所有家长都担心孩子的视力问题,中小学生家长相对于幼儿园家长,更关注孩子的脊柱问题。
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近视问题已经出现了低龄化现象,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
2020年全国青少年儿童总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近视率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如果孩子习惯性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变长,眼轴长度增加,“远视储备”过早消耗,就很可能影响视力。当然,近视的原因还有很多,但坐姿是重要因素之一。
脊柱、视力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难怪家长会担心孩子的坐姿。
孩子坐姿总不对,原因你想不到
孩子坐姿总不对,纠正困难,也不要因为害怕孩子出现问题而责怪孩子,因为孩子也有难言的苦衷。
第一个原因是,可能已经形成了错误的肌肉记忆!
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养成了错误的坐姿习惯,不断重复错误的坐姿,怎么舒服怎么来,身体各部位已经形成了深刻的记忆,想纠正,想把不良习惯从记忆中抹去,就是很困难的事情。只能不断强化正确姿势、进行大量重复,改变记忆状态才能慢慢改观。
第二个原因就是天性使然。
瑞士心理学家菲比恩·葛浩姆德和斯蒂芬妮·里兹勒曾在著作中提到这一观点。
在久远的过去,人们多从事体力劳动,有强烈的活动欲望,多动的基因得以流传下来。但是现在的学习方式缺乏实践,脑力劳动越来越多,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越来越长,生活环境的五彩斑斓让人分心的可能越来越大,睡眠时间越来越短,多方面的原因都在压制孩子好动的天性。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久坐本身就是反人性的,孩子多动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只能通过自己的方式释放天性,表现在了坐姿不正确、坐不住上面。
所以,孩子总是坐不对,也不是孩子故意为之,不必总是为孩子的坐姿而耿耿于怀。
更新观念,改善孩子的坐姿
如果孩子刚开始坐在书桌前学习,就手把手教会孩子正确的姿势,防止形成错误的肌肉记忆。
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错误的坐姿,要采用一些策略,让孩子明白标准坐姿的重要性,并让他能在某个时间段内保持正确坐姿,防止出现脊柱和视力问题。
比如示范正确坐姿、用儿歌引起兴趣、借助矫姿工具等等,详细做法请看文章《孩子坐姿总不对,家长焦虑!德国医生说出真相,现在知道还不晚》。
同时,我们要更新观念!
因为孩子的本性和能力决定了不能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对儿童行为颇有研究的德国医生提出了“动态坐姿”的观念,再好的姿势也不需要一直保持,要允许孩子有不同的坐姿,反倒可以减轻脊柱压力。孩子能安静坐好的时间非常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延长。
只要孩子不是长期保持某个不良姿势,就是没问题的。
写在最后:孩子坐姿总不对,原因你可能想不到,但需警惕两个问题!长期的不良坐姿,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但是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接受“动态坐姿”的观念,不必强求孩子一直保持某个姿势,孩子身体的压力反而减小,警惕的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家长 时间 视力 坐姿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