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3件事上,父母越“不管”孩子将来越有出息,要牢记
他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小学六年的所有课程。他十岁就参加高考,并成功考上大学。
他13岁就读硕士,16岁已然成为了博士。他就是智商高达140的神童,张炘炀。
可就在我们以为他能凭借自己的智商,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开挂,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他的传奇人生却早早地被父母按下了暂停键。
张炘炀十岁参加高考时,考取了505分的分数,这个分数只能上一所二本院校。
凭借过人的天资,他本可以复读一年,考上清华北大,再不济也能是个985、211院校。
可父母为了打造自家儿子“神童”的传奇故事,坚持让张炘炀直接去上大学,无所谓普通二本学校还是重点本科。夫妻俩甚至还辞去工作,去外地陪伴孩子上大学。
13岁时,张炘炀研究生考试成功上岸,甚至还拿到了德国留学的资格。那个年代,若是能出国留学,待留学归来,张炘炀必定是能改变阶级的存在。
可出国留学需要张炘炀年满14周岁才行,张爸担心这一年会有别的神童横空出世,抢占了大家对自家儿子的关注。因此,他又让儿子拒绝德国留学,直接在国内读研究生。
正准备硕士答辩的他,又提出要求,让父母在北京给他买一套房子。
或许是出于囊中羞涩,也或许是认为这只是孩子的无稽之谈,张爸张妈为了安抚孩子好好准备硕士毕业答辩,便在北京租了一套房子,欺骗孩子说这是他们买来的。
终是不负众望,年仅16岁的他又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
可张炘炀在读研期间,就已经表现出迷茫、缺乏自制力等特征,张爸张妈却丝毫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理变化。
等到张炘炀攻读博士学位时,他已然进入青春期。除了迷茫、缺少系统教育之外,他还在科研上吃了很多苦头,天才的优越感逐渐消失。
青春期的躁动和与自己的年龄不相符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张炘炀内心无比煎熬,此时的他常常在网络上发表过激言论,以宣泄自己的情绪。
最后,他竟是花了八年时间,才拿到博士毕业证书。如今的他,没有固定工作,住着出租屋,远离人群。
90年代的重点大学生、德国留学生、北京一套房,父母若是愿意听取孩子的任何一次建议,张炘炀如今也许就不会落得泯然众人的下场。
对此,有网友评价说:“父母相信他是全国最聪明的人,却不相信他是全家最聪明的人。”
张炘炀的故事令人唏嘘,但也反映出,父母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孩子的学业和生活。
在这3件事上,父母越不管孩子越有出息,要听劝
第一件事:孩子有把握的事情,不必管
父母总是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小到孩子洗脸刷牙等日常行为,大到孩子的中考、高考填报志愿等人生大事。
我们总以为自己比孩子多吃了几十年的盐,就能准确地判断孩子当下是否拥有做好某件事的能力和经验。
有时是出于对孩子人身安全的担忧,有时是出于对孩子能力的不信任,与孩子相关的任何事,都需要父母把关,这是我们的教育信条。
但其实,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在孩子有把握的事情上,我们都可以放手让孩子独自决定和执行。
这会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尝试和行动中,获得相应的技能和经验,不断地提高自信心,让孩子成为有责任心、有担当、独立自主的人。
第二件事:孩子总是奇思妙想,不要管
在动画片《大耳朵图图》的主题曲中,有这样一段歌词:“北风呼呼从哪来,它又呜呜上哪去。星星冷得眨眼睛,为啥它不穿棉衣。”
相信不少父母看着这段话,都会觉得有些可爱但是又着实幼稚,但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孩子,每天脑袋里正在思考的事情。孩子不会和大人一样,想一些关于生计、工资、前途等严肃的事情,他们可能只是想一日三餐应该吃什么、世界到底有多大。
无论孩子是在思考人生,还是天马行空,或者只是玩泥沙、搓橡皮泥,只要在不影响学习、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我们都不需要干涉孩子。
当孩子向我们询问一些无厘头的问题时,我们也不要急于打断孩子的话。因为,这正是孩子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也是他们认识世界、认知社会的过程。
第三件事:孩子正在散发爱心,要少管
“小孩子要少管闲事。”这句话,不知道各位父母是否耳熟?我小时候,在外出游玩回家的路上,发现了一只浑身湿透却用力嚎叫的小奶猫。
当时的我赶紧把小奶猫抱在怀里,打算带回家养着。可妈妈看到我手中的猫,却说:“哪里来的野猫,脏不脏?赶紧把它扔了。”
我多次试图将猫留下,可最后妈妈还是把它丢去了附近的小树林。
我至今记得奶猫的弱小,也悔恨自己当时为何不再多坚持一会。我唯一庆幸的是,我没有变成一位冷漠的人。
不少父母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在孩子想要帮助弱小,或者想要和大家分享零食时,总是出手阻止,避免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但其实,在安全的环境下,我们不需要干涉孩子乐于助人、奉献爱心、分享等行为。因为,这是孩子培养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的过程。
结语
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虽然我们的身份是父母,但是我们没有权利管教和干涉孩子的一切,我们与孩子是互相平等的关系。
孩子本该是花园里自由生长的花,我们不该干涉花朵长几片叶子、开几朵花瓣。纵然倾尽全力干预,这样的花也很难被我们成功培育。
不要让孩子的能力消耗在和父母的斗争之中,浪费在过度的自我纠结之中。适当给孩子成长的权利和自由生长的空间,让家真正成为孩子的避风港。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人生道路 事情 张爸 留学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