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冷门进藤校后,我后悔了...

英语培训 2024-04-11 05:00:09 38

原标题:靠冷门进藤校后,我后悔了...

看点 前不久,听到一个藤校大三学生John自述:他苦于选错专业,后悔不迭。好不容易申请上藤校,手握一手好牌,但是如今站在毕业十字路口,John手里的好牌变成了“一地鸡毛”。从开开心心上藤校,到“毕业即失业”,这一切究竟如何发生的?John的经历非常有警示意义。比起如何靠“冷门”、“特长”进藤校,家里“没矿继承”的普通中产们可能要想得更长远。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留学全知道(ID: EduKnow)

文丨留学全知道 编丨袁梓曦

康奈尔学生

苦于选错专业

靠冷门进藤校的中国学生,后来都怎样了?

前几天,刷视频号时无意间进入到一个直播间。直播间里是一个本科康奈尔学生John和主持人的连麦。连麦中,John的声音满是愁苦,他对主持人表示自己对未来非常焦虑与迷惘。

细听下来,原来John当初是靠冷门——历史专业进的康奈尔。进入康奈尔后,他转到了生物专业,原本一切都很顺遂。

直到大三快结束时,John才意识到生物专业毕业后并不好找工作,于是又去尝试转码学CS,但是一番尝试下来,John发现CS涉及大量数学与编程,难度太大,John觉得自己学不来,只能放弃。他问主持人现在该怎么办?

主持人听完后,连连惊呼:“你这个(case)太可惜了,生物都是要读到博士的,你要是早一点规划就好了。”

当讨论到毕业走向的可能性时,主持人又小心翼翼地问,要不要考虑做留学中介。藤校毕业回来,教别人如何上藤校,主打一个层层套娃与链路闭环,完美解决就业问题,但这个提议被John一口否决。

至于读博这条路,也被John否决了。读硕士倒是可行,但是读博烧钱、花时间,而且不是人人都适合走学术(科研)路线。

那么,John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在连麦末尾,John悔不当初地说,当初选专业时,自己懵懂无知,再加上自己的父母也未能给自己指导,导致自己如今如此不知所措。

总结就是,藤校是好藤校,但是如果专业选错,藤校学生也要叫苦不迭。

最后,主持人给John的建议是,读硕士时,一定要选生物+统计。虽然统计也涉及到数学与编程,但是难度比CS小,为了将来就业,John要硬着头皮学。

所谓“生命中的所有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纵然“靠冷门进藤校”让John吃到了短期红利,但错把藤校当最终目的,John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同时申冷门

他进藤校,我却“保底”

抛开就业角度,如果你还在尝试用冷门进藤校,我们可能要给你泼一盆冷水了。

因为如今靠冷门进藤校,这招其实已经逐渐失灵了。

先来定义一下什么是冷门专业。

专业的冷与热通常由供需关系决定。当一门学科因为就业前景好,必定会涌入大量申请者,即被称为“热门”专业,反之亦然。不过,热(冷)门专业是一个动态概念,会随时期变化。

在美国大学,常见的冷门专业有语言学、历史、古典学、人类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等,因为这些专业报考人数少,竞争小,因此“冷门专业”被部分学生当作“曲线救国”的路径。

背后的逻辑是,先进入大学再说,反正进去之后还可以换专业。

在数年前,这种策略的确是“奏效”的,但是近几年,由于大家都这样做,小众赛道也变得人满为患,因此冷门专业的录取也正在变得水涨船高。

拿社会学举例,业内人士告诉我们,七八年前,选社会学专业几乎都会被录取,因为当时中国学生根本就不会选这个专业,但是现在申请的人有很多,申请难度呈指数级增加。

还比如人类学,在这两年据说也被卷成了小热门。

所以学生们如果真想要“曲线救国”,最起码要做好调研,比如弄清楚目标院校的报考专业近几年在中国大陆的录取情况。

讲到靠小众专业进行“曲线救国”的申请策略,业内顾问指出,“小众专业并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的,靠小众专业上岸的同学如今可能在九年级时就围绕专业做了大量活动。他们对专业的热情、理解与钻研精神,被招生官看到大学之所以录取他们,一定是觉得他们在一众申请者里是最优秀以及最适合这个专业的,而不是充满着过度包装与一戳即破的彩色泡沫。”

以一言蔽之,真心热爱才是申请的“必杀技”。

当然,我们的立场并不是批判与指责小众专业“曲线救国”,而是希望家长们以更冷静的视角看待这条路径。

申请是要把自己的优点和优势充分呈现出来。打个比方,如果孩子申请语言学,至少他要做到不讨厌这个专业,以及他有某样擅长的东西能够去支持这个小众专业,他才有可能卷赢其它竞争者。

还有一点同样重要,如果眼前家长与孩子的目标只是进藤校,但为之付出的沉没成本不容忽视。

专业选择,以始为终

进了藤校,然后呢?

事实上,转专业在美国大学的确是很常见的事情。

但在做决定前,我们首先应该将转专业的概念理解清楚。

通常一个大一新生进入学校后,会按照申请时选择的意向专业(intended major)被分配到自己申请的学院。此时,学生可以在这个学院下选择任意的课程。

比如小A申请的是生物工程,他会在大一进入工程学院,此时,他可以任意选择工程学院针对大一新生开放的全部课程。

一般课程分为两大类:通识基础课与专业课。通识课是全校统一的,专业课是根据小A想学习的专业来自由选择。

假如,小A大一刚进去的时候,因为对机械工程更感兴趣,他也可以一门生物工程的专业课都不上,全部选择上通识课以及机械工程的专业课。

等到大一结束时(通常也可以是大二结束时),小A会根据自己过去所学的课程来转换自己的专业,如果小A选定的专业是机械工程,这属于同院转专业。

有些同学,会选择跨学院转专业,比如从工程学院转到人文社科学院。跨学院转专业比前者难度略大,但只要符合课程、绩点等相关要求,学校会大方给予“入口”。

总而言之,不管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大学,换专业相当于“重新洗牌”的机会。

不过这里要另外指出的是,CS专业因为申请人数众多,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大学禁止校内转CS。

比如伯克利强调,你必须在申请时就把CS当作你的专业申请,不然后续无法转入;

佐治亚理工学院也在近日宣布2024Summer、2024 Fall及以后入学的新生,将无法通过校内转学进入CS专业等.....

说回到John的案例,他在转专业时,选到了生物专业。

并不是说生物专业不好,很多本科生选择生物专业时,其实都是为将来进入医学院做准备的(医学院要读到博士),但John并无心于学医,更不了解这门专业的对口工作与方向,一心只想从历史专业转出去,说到底就是对专业不够了解,才会不幸“踩坑”。

事实上,John的所面临的困境,也反映了许多学生在专业选择时的众生相。

据《华盛顿邮报》对美联储数据的分析表明,当毕业生收入越低,其对大学时选择的专业就越后悔。

人文艺术、社会和行为科学、职业技术培训占据最后悔就读专业的Top3。

另外,无论专业如何,50%就读于私立营利性大学的学生都会后悔自己的决定,也许是因为私立大学学费昂贵,学生们更有可能难以偿还学生债务,在公立大学就读的学生中,只有 21%的人有类似的遗憾。

这很好理解,谁都不希望花费高昂学费,最后却愁苦于找不到工作。

不过,不同于国内,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我们就得选定专业,之后再想换专业“难于上青天”;美国大学其实是给予学生充分探索与试错的机会。

所以在高中时,我们没能确认最终专业也没关系,毕竟大家在十七八岁的年纪,都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嘛,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在进入美国大学后,学生们要充分探索自我、探索世界,做好专业研究。就像John,他在换专业时,由于没有做好research,在毕业季他迎来的是自己的至暗时刻。

专业选择要做到“以终为始”。如果你觉得做自己最喜欢或者最擅长的事情优先于薪水,那么选择你感兴趣的专业即可。

如果,你跟John一样,目标是便于就业与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那么攻读STEM、医学相关领域的学位可能是目前这个时代的最优解。

图源:Pexels、Pixabay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因为 就业 生物 John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