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校友专访 | 康咸若:点燃理想之炬
2014-2024,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已历经十载风华。十年间,一位位经管人在这里筑梦,一篇篇故事在这里落笔。“你”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为庆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经管学院建立十周年,经管学院特别推出对教授、校友、学生、同事的系列深度访谈,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讲述,共同回顾经管学院的筑梦十年!
康咸若
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2018级经济科学专业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
将于2024年8月入读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项目
“我衷心感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培养,我已经获得了如此之多的宝贵资源,我将致力于进行有利于社会福祉的研究。
在一个经济构成人类生存基础的世界里,其增长和公平分配深刻地影响着数十亿人的福祉。经济学为我提供了解码经济增长和资源分配复杂性的手段,提供了朝向可持续解决方案的途径,以根除结构性贫困和社会不平等。
我将把我的终身关怀、热情以及不断扩展的视野和能力奉献给经济学。
对当前和未来的学生,我鼓励大家致力于学习,抓住一切来之不易的机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有足够的实力赋予大家信心与能力,将大家的梦想变为现实。”
——康咸若
“处处留心皆学问”
经济科学专业的训练为我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锻炼了我的实证研究能力;必要的数学训练提高了我的理论推导和证明能力;计算机技术的相关训练提高了我的编程能力;担任研究助理的工作给了我参与学术研究的机会。
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都为我日后进行独立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康咸若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深刻记忆,始于入学第一周的舞会。
“脱下穿惯的运动服,换上裙摆飞扬的盛装,踩着高跟鞋走进富丽堂皇的宴会厅,跟着音乐的鼓点旋转……在这个从高中生切换成大学生的节点上,入学舞会给了我一种步入成年的仪式感。”
在高桌晚宴上
远离家乡求学的康咸若,与大学一同度过了许多个特殊的、充满仪式感的日子。中秋节挂起的花灯、春节写就的对联、元宵节猜过的灯谜、圣诞老人的礼物和万圣节的鬼屋……溢满校园的欢声笑语,定格了与师长和同学们共同创造的温暖记忆,可她热爱学校的缘由却不仅止于此。
“在学校遇到的每一位教授,都有着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亲切而热心的态度,在我追逐梦想的途中毫无保留地提供了指导、帮助和关爱。为此,我深感幸运、不胜感激。学校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寻求帮助,校园中平等而开放的师生交流氛围,极大的拓宽了我的专业视野和学术思考。”
2022年学院毕业活动
窦立宇教授(左) 康咸若(右)
康咸若尤其感谢自己的学术导师窦立宇教授。每学期始,窦教授总站在长期学术发展的角度,为她的课程选择提供规划建议。康咸若在本科阶段第一次深度参与经济学学术研究,也是源于窦教授所伸出的橄榄枝。
“机会都是在沟通中产生的。窦教授了解到我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后,就给了我这个担任研究助理的宝贵机会。那时候还在读大二,专业知识相对比较薄弱,我主要做一些文献整理的基础工作。”
工作看似基础,可对于毫无研究经验的本科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康咸若从不畏惧挑战,只高兴于又有了可以攀登的高峰。
“只有读懂、吸收了文献的内容,才能简明扼要地汇报给教授们。最直观的困难就是要在短短的暑假中,阅读多篇六十多页的英文文献,真的需要很多的静心和耐心才能坚持下来。”
读完文献,只算迈出了第一步。接踵而至的难题,是她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
“这些经典文章里,有很多当时的我从未接触过的专业知识,这时候就需要积极地自学。我会找到老师推荐的教科书去查阅这些专有名词的定义,又或者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资料去学习。”
回首这段稚嫩的“研究”,康咸若感到自己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潜心坚持和积极自学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不分学科的,而且对任何研究工作都有帮助。”
本科四年,她在多门课程的学习中都应用了这些能力。比如在叶海春教授中级计量经济学课上,利用所学的高阶计量知识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完成了自己的课程论文;又比如在宋阳波教授的博弈论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完成的研究。
“博弈论是对我挑战最大的一门课,难在它既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又涉及到很多演绎推理,对数学基本功的要求很高。在博弈论中,要基于别人的行为,做出自己的最优决策,我觉得非常有趣!”
在期末课程论文中,康咸若和同学一起研究了尚在公示期内的“离婚冷静期政策”,利用搏弈论的理论建模,预测这一政策会对待离婚的夫妻有何种影响。在她看来,离婚就是夫妻双方进行的一种博弈,两者的决策与对方的行动息息相关,离婚冷静期的30天,又给这种博弈引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己感兴趣的社会话题,是康咸若进行经济学研究的一大动力所在,也是她决意走上学术道路的原因之一。
当需要在个人生活中做决策时,她也常常运用经济学的方式辅助思考。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幸福的目标函数的定义是不同的,有人可能看重成就,有人可能看重快乐;我们所拥有的资源也不一样,有的人时间充沛,有的人精力充沛。在不同的目标和限制条件下,我会有意识地去思考,什么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我应该如何取舍。”
“正义始于不平等的结束”
一路走来,康咸若尝试过几段体验迥异的实习工作:事务所、银行、慈善基金会等,但她最终决定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
这些实践让我明确了自己对研究的热爱。
过去,我已经获得了很多资源和帮助。对我来说,更有价值的是能够通过我的工作回馈社会。如果我能通过经济学的手段,提出减小社会不平等的建议,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康咸若一直对社会不平等话题和提升社会公众福祉的活动有着高度的兴趣。她曾报名参加学校“绿里环保社团”所组织的较场尾海滩清扫志愿活动,因为遇到台风未能成行,至今仍深感遗憾。
幸而,大学对人文社科类通识教育的重视,给了她一个在学术层面上深入了解兴趣所在的机会。大一暑假,康咸若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参加暑期学校,修读心理学和社会政治学这两门经济学专业框架之外的课。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门前
在社会政治学课上,康咸若阅读了法国哲学家福柯关于知识与权力的著作。课堂上读到的法语原著的英文译本,又在港中大(深圳)学子们的脑中被转译成中文。哲学理论晦涩深奥,但在康咸若看来,这是一个学习他国如何教授社会政治学的绝好机会,越是坚持阅读,越是觉得有趣味。
康咸若笑说,热情的美国同学们主动将自己的笔记借给他们,最终结课时,所有的中国同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是A+也是A”。
有一节心理学课是有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康咸若学到颜色上的性别区分,比如“女生爱粉,男生爱蓝”,是源于商家促进消费的策略;另一些诸如“男生活泼,女生好动”的刻板印象,也可能是源于不同培养环境及区别规训而后天形成的。
知识带来的权力流动、性别导致的差异对待等,都是康咸若所关注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当中的一些现象。这些课堂使她更坚定,将来要致力于利用经济学理论,论证和解决不平等对待所带来的酬劳差距等问题。
机缘巧合下,康咸若读到了福特基金会的理念:“正义始于不平等的结束。”(Justice begins where inequality ends.)这与她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她在这里开始了一段实习。
在福特基金会实习
“福特基金会是一个资助型基金会,会对一些符合自己价值观的活动型基金会进行资助,我的任务就是利用经济学分析的视角,评估被资助方是否完成了应尽的责任。”
实习的每一天,康咸若都能在工作中感受到基金会所追求的“平等”与“多样性”。在那里,她了解到了联合国妇女署发起的“橙色行动”。
每年的11月25日,被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这一天,为响应联合国妇女署发起的号召,来自世界各地的慈善组织,都会推动用橙色灯光点亮当地标志性建筑的行动,以表示坚决反对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
当康咸若读到被资助者们所做的行动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发现,当志同道合者共同努力,以点滴行动践行高尚的理念时,即可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受在实习中的所见所闻鼓舞,康咸若决心从事消除不平等的事业。
也许过去的她,还为自己不成熟的想法犹豫摇摆,但如今,她已能更坚定地充实自我、积蓄力量,向为提升社会福祉而研究的目标前行。
“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于心”
2022年毕业典礼
康咸若(左) 徐扬生校长(右)
从港中大(深圳)毕业后,康咸若来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经济学硕士,于2023年12月以专业排名第一的亮眼成绩毕业了。她将于今年8月入读哈佛大学经济系的博士项目,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
“这一项目面向有志于在学术界从事教学与研究或在政府、研究机构、商业企业担任重要职务的高潜力学生……该项目旨在为学生准备具有生产力、开创性的经济学职业生涯。”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项目官网
在为入读做准备的过程中,康咸若也有了一些心得,想要分享给未来希望申请博士项目的学弟学妹们。
在她看来,任何打算走上学术之路的人,都要首先明确自己是为何而学,至少要在心中有一个清晰的答案,这也是在写研究动机时的一个关键。
此外,在申请时,尽量不要有任何短板和硬伤,同时凸显自己的出彩之处。
至关重要的是,利用所有能做准备的时间去得到学界内前辈的认可,以拿到三封强烈推荐信,这也许是能否锁定博士录取的决定性因素。
面对即将开始的博士生涯,康咸若并不感到紧张,她将从容自信地迎接一切考验,并把这一切变为前进的动力、成长的阶梯和美好的回忆。
接下来的几年,她仍要上课、受训,储备更多的专业知识,随即才是逐渐锻炼自己成为一名独立学者。可以想见,高强度的学术研究将是她未来博士生活的重心,但她已做足了心理准备。
这期间,我肯定会受到非常多的训练,也会迎来非常多的挑战,我的计划就是抱有沉着冷静的态度,保持内心的坚定。
我会允许自己遇到坎坷,允许自己做得不那么完美,但无论如何,我一定会全力以赴,一往无前地走下去。
经济 能力 理想 点燃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