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高考地理人文小知识速记,人文地理必背简答题答题模板

英语培训 2024-04-09 21:00:13 56

原标题:【人文地理】高考地理人文小知识速记,人文地理必背简答题答题模板

1.商品率高,选人口少(地广人稀)。

2.机械化水平低,选地形崎岖、经济落后技术条件差。

3.地中海园艺农业作物:葡萄、无花果、柠檬、柑橘、油橄榄。

4.乳畜业=市场主导=西欧、新西兰=温海气候。

5.茶叶、烟草=南方丘陵地形=酸性红土=排水条件好。

6.枸杞=西部地区=光热充足、沙质土壤。

7.棉花生长条件:光照充足、降水少、有灌溉水源。

8.农业生产潜力大小,选可耕荒地面积。

9.中国三大棉区:南疆、华北、江淮。

10.浙江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形成。

11.秘鲁渔场、本格拉渔场、加那利渔场、西澳大利亚渔场、索 马里 渔场成因:离岸风形成寒流上升补偿流。

12.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成因:寒暖流交汇 。

13.都市园艺农业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牛奶鸡蛋肉类 。

14.城市周边用地变化:粮食种植→园艺农业→城市、工业用地 。

15.新能源包括: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 。

16.新能源优势:清洁环保、可再生新能源劣势:技术难、成本高、能源不稳定、能量集中程度低(在 传统能源集中程度低地区,新能源开发利用少)。

17.农产品品质好: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病虫害少,化肥农药 使 用少,土壤肥沃。

18.季风水田农业特点:"小水低高"(小农经营、水利工程多、科技 商品率机械化水平低、单位面积产量高)。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19.混合农业特点:是一种生态循环农业、可以合理分配生产时 间、对市场适应程度好。

20.商品谷物农业特点:"五高"(科技、机械化、商品率、规模、专 业化)。

21.乳畜业特点:"四高"(科技、商品率、规模、专业化)。

22.农作物水源:河流、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绿洲、 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23.地形主导:立体农业、梯田农业、基塘农业、坝子农业水源主导:灌溉农业、绿洲农业热量主导:河谷农业、大棚农业土壤主导:茶叶、烟草种植。

24.六种工业类型对应企业

劳动力型:电子装配、某某组装、纺织、服装

市场型:啤酒厂、印刷厂、家具厂、饮料厂、纯净水厂、糕点厂

原料型:农产品加工业(罐头厂、矿泉水厂、果汁厂)、采矿业

技术型:航空航天、电子研发、高档服装、集成电路、生物制药

资金型:某些特大企业(钢铁工业、造船、飞机、石化)

动力型(能源型):金属冶炼工业(炼铜厂、炼铝厂)

25.古代陆路运输不同于现代 古代主要依靠骆驼、马、人力,速 度、运量安全性都不如水运。

26.高铁和航空在800km 左右的距离,市场竞争最大 (参考:北京 距上海1200km,武汉距广州1000km,沈阳距北京 700km)

27.平原地区道路建高架桥原因:保护耕地高原山区多隧道、桥梁原因:地形崎岖。

28.青藏铁路多桥洞原因:保护野生动物,方便迁徙。

29.机场、长途客运站、高铁站,建设初期离城区距离远,随着 城市 面积不断扩张,有可能并入城市内部。

30.中国主要资源调配 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北煤南运。

31.可持续发展三原则:持续性、公平性、共同性。

32.甜菜主要分 布在我国北部边疆地区(内新吉黑)。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①人类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

②因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迁移

③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而出现的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最主要的因素):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人口迁移

(3)政治因素:政策、战争

(4)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婚姻、教育、宗教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发展;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②不利影响: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给城市造成巨大压力: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治安问题等。

2)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缓解当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收入

②不利影响:造成劳动力和人才的流失

3.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地理区位因素

①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度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方便,且利于节省建筑投资而成为城市分布的理想地区

③河流:提供水源

2)经济地理区位因素

①交通:交通便利处、交通线沿线、交通枢纽位置以及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发展,对城市的形态、空间格局变化及兴衰具有深远的影响

②自然资源:靠近矿产资源产地,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

③其他:商品农业基地、边境通商口岸处

3)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因素

政策、宗教、旅游、科技等

4.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解决措施

1)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

①城市环境趋于恶化: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污染、噪声污染

②人口密集,交通拥堵

③地价、房租昂贵

④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

2)解决措施

①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建立绿化隔离带,治理城市环境

②建立卫星城和开发新区

③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④合理布局城市道路,改善城市交通条件

⑤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⑥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

5.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地形:平地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园艺业、林业与畜牧业

②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温差

③水源:水质、水量

④土地: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土壤肥力、酸碱性、透气性、保水性等)

⑤病虫害:炎热湿润地区病虫害较多

⑥自然灾害

2)技术经济因素

①劳动力:劳动力素质与经验

②种植方式:单作、套作、混作、连作等

③耕作制度:又称熟制

④技术装备: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⑤生产技术: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

3)社会经济因素

①劳动力:数量、价格

②市场: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的远近、市场的规模等

③政策

④交通

6.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分布地与特点

农业地

域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特征

主要农产品

热带种

植园

农业

东南亚、南美洲、非洲

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橡胶、咖啡、可可、油棕、剑麻、香蕉、菠萝等热带经济作物

商品谷

物农业

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新开发地区。如美国中部平原;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

耕地面积广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耗费能源多;经营方式相对粗放,农产品价格较低,商品率很高

小麦和玉米

水稻种植业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降水较为丰富的地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和南美洲北部

生产规模小,精耕细作,劳动投入多,单产较高,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水稻

大牧场

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

天然草场面积较大,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牧牛:美国、阿根廷;

养羊: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乳畜业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和中欧地区、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新西兰等地。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市场远近和饲料供应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牛奶及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等

混合

农业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农场成为良性的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小麦、羊毛等(澳大利亚)

地中海

式农业

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柑橘、橄榄等园艺作物也较多

7.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原料:数量、质量、远近、价格

②燃料 ③水源 ④土地:面积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价、集聚、技术、资金、工农业(经济)基础、配套产业、基础设施

3)环境因素

①工业对环境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区域

②工业污染程度:无工业污染的企业,可有组织地布局在市区;有中轻度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郊区;有重度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远郊

③工业污染种类: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布局在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有水体污染的企业,应远离河流或者布局在河流下游;有固废污染的企业,应远离农田与居民区。

8.工业集聚的好处

①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成本

②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耗,集中处理废弃物

③开展协作,促进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9.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其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

①公路运输:灵活性好,连续性差,适宜短途运输

②铁路运输:运速快,运量大,适宜长途运送大宗、笨重的货物

③航空运输:运速快,运费高,运量小,适宜长途运送“轻贵急”的货物

④海运:运量大,运费低,速度慢,适宜长途运送大宗、笨重、时效性要求低的货物

⑤河运:运量大,运费低,速度慢,适宜长途运送大宗、笨重、时效性要求低的货物

⑥管道运输:连续性好,受自然影响小,适宜运送气态、液态的货物

10.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 因 素

地形

平原

地形平坦,有利于交通建设,但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避开极端天气频发区:如暴雨、暴雪大风频发地

土壤

尽量避开冻土 季节性冻土的冻融易导致路基变形

经济因素

沟通城市(镇)、乡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等

技术因素

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障碍等

11.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优越:航线中点,离市场近等

水域

港阔水深:航道深、宽、海岸线长

位于港湾:背风、避风浪的条件好

无冰期(结冰期短):利于常年通航

暖流:不冻港或封冻期短

陆域

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开阔,筑港条件好(地基坚硬)

经济因素

经济腹地

运输物资多、范围广,经济发达

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广阔

依托城市

以城市为依托,依托城市等级高

多种交通

河流入海口,海河联运;河流交汇处;河运起始点,陆河联运;水陆交通便利。

12.交通线修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交通布局

完善当地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缓解交通运输紧张状况

经济意义

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相关产业(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促进商业繁荣和对外开放

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相互交流,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

社会意义

提供就业;巩固国防,促进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区域繁荣

1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程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南水

北调

输出区

可能出现水资源紧缺、水文情势变动、生态环境破坏、海水倒灌等问题

输入区

有利影响:水量增加,有利于缓解供水压力,可有效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不利影响:灌溉区出现土地次生盐碱化

西气

东输

输出区

有利影响:促进天然气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改善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环节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而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输入区

可缓解当地能源紧缺的压力,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提高生活品质

西电

东送

输出区

有利影响: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电力开发和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与民族团结

不利影响:水电建设易破坏生态环境,坑口火力电站会加剧环境污染

输入区

缓解电力不足的压力,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14.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和转出区的影响

1)对转入地的影响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③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设计、营销

④(短时间内)就业岗位减少,失业人口增加

2)对转出地的影响

①优化产业结构 ②加重区域环境污染

③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产业,注重产品的加工

④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压力缓解

15.湿地的成因以及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

1)湿地的成因

①来水多:雨水(积雪、冰川融水,地下水、湖泊水)补给量大;河网密布、支流众多

②去水少:下渗、蒸发较少,排泄能力较弱

2)湿地的价值

①生态价值: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净化水体、维护生物多样性

②经济价值:航运、灌溉、提供农副产品

16.森林的生态价值

①净化空气 ②调节气候 ③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涵养水源 ⑤保持水土 ⑥防风固沙 ⑦美化环境

17.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1)沙漠化

①成因

a.自然原因:降水稀少,光照强烈,蒸发旺盛,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大风频繁,风蚀强烈

b.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②防治措施

a.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条件,推广节水农业;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封沙育草、植树造林等

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

d.禁樵禁采,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e.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生态移民

2)石漠化

①成因

a.自然原因:地表物质疏松,植被稀少,山石裸露,石多土少,土层很薄;地形破碎,旱涝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b.人为原因:人口快速增长增加对土地的压力,导致滥垦坡地、滥伐森林和超载放牧等

②防治措施

封山育林、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生态移民等

3)盐碱化

①成因

a.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土质疏松,水分易蒸发

b.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量施用化肥等。

②防治措施

发展节水灌溉:喷灌、滴灌;排灌结合;井灌井排;引淡洗盐;农田覆盖(减少蒸发);植树造林等。

18.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生态可持续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可持续

①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如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

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③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依: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④采用保护性的耕作方式,如免耕、休耕、限耕等

⑤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用地,如采用轮作等方式

⑥完善交通、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完善保护政策,加强监督执法

3)社会可持续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19.工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②调整工业布局,合理规划,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提高区域开放程度 ④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提高资源利用率

⑤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⑥控制工业污染的排放,实行清洁生产

20.鲁尔区早期兴起的原因与衰落以及重振的原因

1)早期兴起的原因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较近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利的水陆交通 ⑤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原因

①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②世界性的钢铁过剩 ③生产结构单一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⑤环境污染严重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3)重振的原因

①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合并钢铁、煤炭企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生产效率

③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④调整工业布局;美化环境 ⑤发展交通

21.梯级开发的综合效益

防洪、灌溉、发电、旅游、航运

22.影响大坝选址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河流水量丰富 河流地势落差大,流速快

地质稳定④峡谷地形或口袋形地形

2)社会因素

市场需求、资金、技术、劳动力、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库区移民、政策等

23.某人类活动的意义作用、好处、效益、对可持续发展影响类答题方法

①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居民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工业化进程

②社会: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安定;促进城市化进程

③生态:减轻环境问题:促进资源合理、充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减少生态破坏等

10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本文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自我们都爱地理、中学地理研究、中学地理课、匠心地理、轻轻松松学地理、高考地理、讲地又讲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这般学地理等各地理公众号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并致谢!若引用不当可以随时文末留言联系注明来源或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顺手点击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点赞

这是我们坚持不断

持续不停更新动力

人文 农业 商品率 影响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