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考试!突破60-110分!托福备考底层逻辑解密!

英语培训 2024-04-07 22:00:11 34

原标题:雅思考试!突破60-110分!托福备考底层逻辑解密!

现在考托福的人越来越多了,不仅是出国留学需要托福成绩,很多国内企业招聘、公务员都对英语能力有要求,而托福是相对容易拿高分的考试~

来!先给大家总结,备考的底层逻辑:

首先打好基础,然后开始做练习,最后整理错题查缺补漏,冲刺阶段要针对考试做模考练习,适应考试节奏。

这套逻辑贯穿在托福备考的四个阶段中,不论你是60分、80分、100分,只要没到110,下面的托福备考四个阶段攻略,总有适合你的~

#01

第一阶段

英语能力提高期

备考的初期阶段处于英语能力的切实提高期,一切练习和努力对托福等英语考试都有效果。

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对托福考试题目难度、自己英语实力预期能够达成的水平都有一个摸底性质的认识,可以通过1-2套题目的练习达到本任务训练效果,下面具体来看:

·听力部分·

托福听力部分我们可以利用平时零碎时间听1-2遍托福的听力,对托福考试的听力,有一个基本的感觉。

在备考之余可以借助美剧电影进行备考,将英文字幕盖住,即可以消遣又可以对英语学习有帮助。可以多看几遍,这种为了知道情节而拼命去听的练习效果绝对不低!

听英文新闻也有帮助,第一阶段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培养耳朵对英文素材的敏感度和熟练度。

*PS:刚开始可能看不懂,但别放弃,这个过程熬过来就好了!可以找朋友和你一起~

·阅读部分·

针对托福阅读部分,首先我们需要阅读大约20篇托福阅读文章,对托福阅读的难度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定期阅读、背诵,英文文章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英语句子,在写作阅读中都有作用。可以从Time、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国外报纸网站上找,尽量尝试把自己的浏览新闻习惯改为看英文资讯。

还有一点,因为托福阅读中,常会考到自然科学知识点,所以坚持看discovery、国家地理等网站的文章,看自己感兴趣的,考到你就赚到了!

·写作部分·

先看个5篇历年托福作文的真题与范文,看看托福希望我们的作文写到怎样的水平。

坚持每天写一篇有题目的文章,日积月累写作能力一定会有质的飞跃!如果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可以尝试用英文写日记,悄悄说一句,写英文日记亲测有效哦。

关于“背”,托福本身不考背诵,但是在备考过程中,背诵无疑起到关键作用,对写作、阅读、听力,都有作用。这里的背诵不是一个单词的背诵,而是在大声阅读的基础上达到熟悉的程度,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英语语感。

·什么时候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呢?

首先是你这些量都达到了,并经历过2-3周的扎实练习后,可以再模考测试一下自己的水平,看是否有明显的提升和改变。

#02

第二阶段

单项突破+分类练习

这个阶段需要对托福的每个单项逐一突破提升,本阶段备考重点在于对之前所考题目进行分类练习。

要开始注意考题的规则啦!

从近几年的考题开始,采取倒着做的策略。不用把题全部做完,感觉自己在各单项能力有所提高就可以适可而止。

词汇部分一定要坚持背单词,听力部分本阶段采取精听原则,切实按照考试节奏,先做一遍题目然后回过头来切实听懂每个句子弄清每道题目。

这个阶段对听力至关重要,是你的真实英语听力水平向托福听力考试实际能力的一个转变。

实际听力好并不等于托福听力就一定可以拿高分,但是,前一阶段练习的实际听力能力,通过本阶段突击训练,可以迅速转化为托福听力考试的实际能力。

阅读部分,要尝试提升速度。先按照考试时间要求迅速做完一遍阅读,然后进行精读体会出题点,总结阅读答题技巧。可以看一些托福阅读技巧性文章,提高做题的技巧性。

#03

第三阶段

攻坚克难合理分配时间

末期阶段的备考原则是:整套做题,练习时间分配。寻找弱点,加强突破。

这一阶段主要有四大任务:

近几年整套考题都必须做

整理本阶段题目中的错题并进行分析

针对做题情况发现自己的弱点,加强突破

继续背诵托福单词

#04

第四阶段

高分冲刺心态放平

终于!来到了托福备考最后也是最需要坚持的一个阶段,考前冲刺阶段的备考原则是:

体会考试感觉、训练考试心理。

我们需要借助最新考题进行模考,完全按照考试实际情况来模拟训练。

通过摸考,体会时间分配、遇到特殊情况的策略、做题先后顺序,培养考试的心理感觉。

最好在考试的前一周去看考场,计算路上的时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托福备考过程是分为四个阶段:

初期主要锻炼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中期做专项突破,末期和冲刺阶段主要是针对考试做强化练习,以及心态维稳。

以上就是关于《雅思考试!突破60-110分!托福备考底层逻辑解密!》介绍。爱思学,您的教育规划师,提供全国GRE培训机构课程免费试听,快速了解费用明细,排名、校区地址,欢迎咨询预约。

能力 时间 考试 题目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