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被学生举报,副教授降为讲师!
4月初,某“双一流”大学15名研究生联合举报其导师的话题,引发大众关注。
这些学生联名举报该导师,存在严重的师德不当问题——常常辱骂学生、差遣学生做科研以外的事情、强迫学生加班等,举报材料多达23页,罗列出包括聊天记录、录音一系列证据。
导师被学生举报,时见网络!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发挥好研究生导师育人作用是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但近年来,一些导师屡屡发生师德失范、压榨学生、学术不端等与其身份不匹配的行为。
今年初,已发生一起“双一流”大学十多名硕博学生联名举报导师存在学术造假的行为。据该校的通报,学生反映的问题基本属实,决定即日起停止该导师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
学生为何被逼到频频联名举报导师?问题背后的成因有哪些?
“研究生相对于导师而言还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澎湃新闻对话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特聘研究员王伯承,“通过在网络上曝光,希望得到舆论的关注,试图把事情‘闹大’从而推动事情的解决。因此现在高校特别强调对师风师德的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流于形式。其现实后果就是‘要么不出事,要么一出事就是大事’”,王伯承还指出。
面对“导生关系”失序频发的情况,他建议高校在检视制度是否存在漏洞时,尤需注意以下三方面:
(1)关于师德师风的制度建设是否明确和完善;
(2)学校能否第一时间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
(3)在权力不对等的情况下,制度的监督能否顺利进行。
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要求,导师应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高校必须严格落实有关规范,畅通监督机制,才能严格约束导师行为,促进科研和教学的良性运行。
对诋毁教师行为,坚决回击!
另外,近年来,一些教师被举报,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和讨论。
“‘举报’作为社会行使教育监督权的一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过度维权、扩大举报甚至诬陷教师,将会干扰学校与教师正常的权益和教育行为,影响整体教育生态。”去年10月钟焦平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对教师扩大化举报之风当刹》写道。
2022年底,某985高校教授被网友举报,指其涉嫌致女学生怀孕、存在学术造假等行为。后经公安机关和学校调查,举报材料均系伪造。
也因此事,教师被恶意举报后如何自救、保护自己的话题,受到了更多教育界人士的关注和讨论。
面对恶意举报的不正之风,去年8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要对教师的不实举报及时澄清,公开正名;对恶意歪曲事实,诽谤诋毁教师的蹭流量行为坚决回击,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为教师调解、申诉和维权提供时间窗口和法律援助,既不能和稀泥,也不能放任不管,要积极疏解教师情绪,帮助教师采用正当手段勇敢有力地面对各种恶意举报和威胁。此外,对于多次被恶意举报的教师,还需要一些特殊保护措施,例如心理辅导、荣誉表彰等。”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钟柏昌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
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某“双一流”大学15名研究生联合举报其导师事件发生第二天,有媒体联系了该校,据该校相关工作人员回应,事件发生当天晚上学校就组成了调查组对此事调查。
第二天晚上,该校正式发布通报,涉事导师的确未能正确履行研究生导师职责,决定取消其研究生导师资格,停止其教学工作,给予降低岗位等级行政处分,岗位等级由副教授七级降为讲师十级。后续,学校还将依据条例,按程序进行党纪处分,也尊重这些学生的意愿,为他们调换导师。
该校对此事的处理速度与处理结果得到公众的一致好评,认为其“直面问题,反应迅速,敢于担当”。
人人自媒体的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稍有不当,极易对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要把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纳入应急工作机制。事件发生后,要第一时间对外发布,说明情况,表明态度,并采取多种形式持续发布后续进展和调查处理结果。”2015年发布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新闻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
师德师风是教师合格与否的“第一标准”,高校对违反师德的行为“零容忍”理所当然。
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师德监督机制,确保教师的行为符合职业道德规范,维护学校的声誉和形象。
当然,也必须“坚决维护教师正当权益,对不实举报和污名化等行为,会同相关部门坚决予以查处,坚决维护教师职业形象,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主要参考文献:
[1] 学生举报导师背后:有些杂活该不该干?“导生关系”为何异化?[EB/OL] . 澎湃新闻,2024-04-15.
[2] 张赟芳. 涉及教师的不实举报、诬陷等受到广泛关注——如何让教师免受扩大化举报之扰. [J] . 中国教育报,2023-10-18.
[3] 麦可思研究、教育部网站、光明网、新华网等。
师德 恶意 教育 新闻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