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牌民办校开启“重生之门”:靠成就“文艺青年”火爆出圈
范思哲设计师亲任学校时尚设计总监,首届“结界”艺术展由学生全程策划,13年“资深”体育生转攻艺术升学拿下世界顶尖艺术学院offer,高三女生用艺术反思“容貌焦虑”,斩获剑桥卓越学子奖……师资强大,成绩优异,在天马行空中脚踏实地,上海这所艺术高中带来了太多梦幻与惊喜。依托耀中耀华教育集团90年的深厚底蕴,上海耀华古北校区“以艺术作为方法”,见证了一个个孩子被艺术与创意点亮人生的时刻。
01 艺术留学日趋火爆,为中国学生量身定制升学路
“穿着时尚的女性漫步在霓虹灯闪烁的东京街头”,“两艘海盗船在一杯咖啡内作战”,一句描述让一分钟的视频生出无限的创意。Open AI颠覆了设计行业,也让人们惊觉,Sora的出神入化绝非仅依靠技术的迭代,还离不开艺术思维与审美的强大支撑。
艺术正渗入各行各业,并逐渐改变人们对“艺术即小众”的固有认知,在艺术教育领域,也同样如此。走进耀华古北校区,一个小而美的艺术高中尽在眼前。在上海长宁区中心位置,它既低调又不容忽视,各色工作室分门别类,样态齐全,走廊上,画作、服饰、装置林立,呈现出一派别样的动感。
▲上海耀华古北校区
▲建筑与设计工艺教室
▲Fashion教室
7枚UAL,4枚帕森斯设计学院,4枚普瑞特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全球Top10院校录取19枚,艺术及综合类共计95枚录取,奖学金总额超880万元,录取专业覆盖纯艺、插画、时尚设计、游戏设计、音乐制作等多个方向……自转型艺术高中以来,耀华古北校区今年的录取成绩再创新高,帮助了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向世界级艺术殿堂。
近期,UCAS联合培生发布的最新《中国留学生在英体验报告》显示,最受中国女学生欢迎的专业中,设计、创意与表演等艺术相关学科不断升温。上海耀华古北校区教学部主任、数字媒体教师张露心曾在美国雪城大学担任本科生教学工作,见证了艺术留学的节节繁荣。在她看来,艺术留学的火爆,并非一蹴即至,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张露心老师授课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飞速发展,艺术学科本身也在不断演变,并产生了艺术科学、艺术管理、艺术治疗等许多跨学科交叉的专业领域,为原本可能局限于某一方向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此外,艺术专业的不断细分也为学生与家长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以英国为例,其与时尚相关的专业就多达100余种。因此,艺术为留学家庭展开了一幅崭新的画卷。
这也是耀华古北校区在2019年转型艺术高中的初衷所在。当年,尽管没有太多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耀华古北依然没有将艺术升学外包,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但扎实的路——自主办学。
转型初期,耀华古北独立研发设计了一套适合艺术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既涵盖多种艺术专业,又兼顾非艺术类学科,从教育本质出发,而非追求短期升学效果,拒绝快餐式教育,坚定地选择长期主义,确保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于2001年建校的耀华古北校区,早已积攒了丰富的办学经验。面向艺术,耀华古北始终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塑造学生认知,在教授技能之外,更注重培养艺术家和设计师所需的艺术思维与能力,致力于提供真正适合中国学生的艺术教育。
02 升学全流程规划,打造艺术与“跨学科”独特优势
在耀华古北,艺术课程以其综合性与实践性久经考验。学校致力于将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培养既有深厚艺术功底同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艺术人才。
在三年艺术之旅中,耀华古北设计了适应不同年龄段的课程体系。
高一阶段,重点打牢艺术综合基础,涉及思维、表达、创新等多维度能力培养。
高二则注重实践,要求学生至少完成4个完整的艺术项目,包含从调研、实操到成果展示的全流程,确保学生通过在校的系统学习积累高质量作品以准备作品集,并在此期间通过举办各类艺术展览与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与社会参与感。
高三阶段,则主要围绕大学申请和作品集的进一步精简优化展开,瞄准冲刺顶尖艺术院校。从入校到毕业,耀华古北关注的一直是长远目标,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培养方案。
在荣获“剑桥卓越学子大奖”数字媒体学科“中国顶尖奖”的作品《Journey》中,耀华学子Amy Wu以“容貌焦虑”为主题,将摄影与绘画两种媒介相结合,通过平时生活的细致观察,以粉底照片、整形钢钉、均码标签等为道具,讲述了一个挣脱容貌束缚的自我和解故事。打开Amy作品的过程文档,一个个访谈、调研、实验与草稿让她创作时的纠结与巧思不言自明,这份细节满满的诚意之作也绝非一日之功。
▲Amy Wu作品
而具体到艺术升学上,耀华古北的思路也值得借鉴。在高中三年的不同阶段,学校针对学生的艺术升学进行了精细化的规划。
高一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学校和专业的特点;
高二时,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术兴趣和专业方向,进行初步的选校筛选;
高三阶段,由专职教师提供一对一升学指导,从文书撰写、材料准备到申请递交全程跟踪,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升学流程。
不仅如此,耀华古北还与众多艺术院校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最新的招生信息,给予留学家庭针对性的反馈与建议,助力他们找到心之所向。此外,耀华古北还尤其注重鼓励学生用艺术手段发现问题,以艺术作品关注社会议题,表达个人观点。
此前,一名学生曾为可持续时尚品牌设计视觉方案,通过艺术作品关注海洋污染问题。他利用空油瓶、油罐、塑料等常见废弃材料,创作出一套海洋生物与海洋污染装置,同时进行拍摄、剪辑,用影像的方式传达他对可持续发展的深刻领悟。
▲Mya Li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除艺术课程建设,耀华古北还极其注重非艺术类学科的完善,不局限于单一艺术技能的提升,而是以跨学科的方式鼓励学生了解并应用现代科学思维与技术,以深化艺术创作和思考的维度。
基于此,与耀中耀华教育网络打造的未来教育部相呼应,耀华古北也开启了未来实验室课堂(Future Lab),以学生的个人兴趣和擅长领域,自由组合艺术与非艺术学科,采用共编教案、共同授课的方式打通不同类型学科间教师的教学壁垒,在学科融合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能力,为升学打下扎实基础。
▲Future lab课堂
▲安坤老师授课
在上海耀华古北校区学术主任、物理教师安坤看来,学科划分乃是人为,艺术与科学在本质上并不孤立存在。尽管方法和目标有差异,但两者在想象力、美学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都追求创造与表达。跨学科教学能在不同视角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激发灵感与创造力。
在一堂物理课上,学生需要亲手种植豌豆并记录其生长变化,观察不同光线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得以从微观的生长现象中体会光的变化与生命的联系,从而促使他们在创作中以全新的角度表现自然、生命与艺术的交融。
03 翻越师资、评价两座大山,掌握艺术升学核心竞争力
对于许多艺术高中而言,师资团队与评价体系往往是绕不开的痛点。特别是在校外艺术留学机构遍地开花的当下,耀华古北校区如何翻越山头,掌握核心竞争力资本?
结合多年的从业经历,张露心认为,校外机构可能存在师资流动性大、兼职教师多的情况,对于学生而言,这往往意味着频繁更换指导老师,作品的连续性与创作的稳定性将双双受损。而耀华古北拥有一支稳健的全职教师团队,他们普遍在职时间超过3年,并在艺术教育行业内拥有丰富的经验与深厚资历,能够提供长期、连贯的教学支持,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视觉传达课
▲学术课
▲摄影课
此外,耀华古北主张多元化教学方式,避免机构“一对一”授课模式所导致的学生思维局限和创作手法单一,校内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也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艺术视角与研究方法。
不仅如此,与以作品集为导向的短期培训不同,耀华古北提供的是全面、系统的教育体验。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够接受专业的艺术教育,还能参与丰富的校园生活与社团活动。同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实践和真实场景下的艺术体验,如售卖艺术作品、举办艺术展、参与社区服务等,从而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市场意识。
▲布展学生与耀中耀华行政总裁兼校监陈保琼博士
▲学生布展
▲2023毕业艺术展
在长期的相处和陪伴中,耀华古北校区的师生们已经建立了深厚情感纽带。在毕业典礼上,看着刚入学时的稚嫩脸庞展露出独当一面的坚毅,安坤百感交集。对他而言,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温暖而幸福。张露心也提到耀华师生的独有情谊,“已经进入大一的学生还会时不时分享他们课业上的‘小成就’,或向我们征询设计建议,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份值得珍惜的信任。”
除了师资之外,耀华古北的评价体系也尽显专业与完善。依托各大国际艺术考试认证标准,耀华古北校区建立了严谨的评价标准,从调研的独特性,一手资料的获取,到艺术媒介的探索、应用与创新,再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思辨能力和作品的最终呈现,涵盖作品创作全流程。
在明晰标准的基础上,艺术教师还全面跟踪学生在艺术创作各个阶段的表现,并对其进行细致的评估。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既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同时也看重其对艺术理论的掌握,以及作品背后的深层情感表达。
此外,耀华古北还结合全人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的内部评估和跨校团队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建议,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作品集提升和指导。
▲丝网印刷课
成立20余年,转型5年,耀华古北校区依然在精益求精的路上,在课程设计和师资配置上始终保持高标准。坚持不断引进新课程,保持教育设计的前沿性,并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系统性培训,确保教师团队对教学方向、内容和标准有着统一的理解与执行。同时,每周固定举行教师自我提升工作坊,鼓励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课堂管理与专业能力,以适应课程更新迭代的需要。
结语
依托在艺术教育深耕已90余年的耀中耀华教育网络,耀华古北自诞生起便独具基因优势。历经多年发展,耀华古北以其充满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培养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独特风格的成熟艺术创作者。在艺术教育之路上,耀华古北还将书写更加精彩的绚丽篇章。
作者 | Iris
图片 | 来源于学校
重生 青年 设计 校区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