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盏阅读明灯,照一程深情之路
今年的儿童阅读论坛,又见梅子涵教授。
“我是真的不再确信自己懂得很多了。其实我们常常都是早就知道自己懂得很少,可是偏要拔高声音,以为高调说话,自己便是高峰论坛......终于有一天,当我站在满橱满架的大书前,发问自己,你究竟真正读懂了几本呢?于是欣喜地知道,这才算是站在天高云淡之下了。”在论坛开幕式上,梅教授如是说。
“亲近母语每年主题的确定,是一个‘玄学’。因为它像只飞鸟,扑腾着翅膀,应时应势,自然而然地到来。”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老师关于“以阅读重构儿童学习”主题的确定,做出这样看似神秘却又饱含深意的解释。
两位老师倾尽心力,投身于儿童阅读,字字句句,恳切真诚,深情隽永,余音不绝!
回顾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很多时候都是行色匆匆、有多久没有停留在一段喜欢的文字中,反复玩味、体会了呢?又有多久没有刻意隐忍,任由因文字的感动而生发的热泪滴落了呢?如果我尚且没有这种深情地活,又如何把深情、真诚的感动带给学生呢?
在第十八届儿童阅读论坛的现场,我再次体会到了梅教授和徐老师所说的深情。
孔晓艳老师带来了童谣诵读微课:《野牵牛》。这不止是一堂童谣诵读课,孔老师还将现实与课堂自然地衔接起来。孩子们从开课前视频中的田间诵读来到课堂诵读,最后,课堂上诵读的孩子又被带回了田间。信息技术将两个时空紧紧联系在一起,孩子在生活与文学间找到了纽带,兴致盎然地读,充满童真地活。
程娟娟老师和刘文颖老师带来古诗微课:《绝句》,让学生们和杜甫的邻居黄四娘在“儿童阅读大会”的现场相遇。我们一起在师生的吟诵声中穿越千年,体会那时春日的美好。那柔柔的阳光、慵懒、舒服的鸳鸯,让人流连。这是温暖地活。
邵龙霞老师带来散文诵读微课:《对一朵花微笑》,她让孩子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想象成”一棵草”“一朵花”,通过充满哲学意味的引导,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深思;最后,学生理解到“对一朵花微笑”就是对自己微笑。学生在诵读中提升了思维品质,获得了深刻的思考。这是深刻地活。
徐世赟老师带来文言诵读微课:《论语》选篇,他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讲台中央,通过与以上四位老师的联动,师生相互应和。老师是学生,学生是老师,课堂真的成为师生成长共生的场域。最后,徐世赟老师将学习的内容还原到《论语》原文中,我们仿若看到了孔夫子和弟子们讨论、交流的现场,体会到了孔子为什么更加赞赏选文中曾皙的回答。学生体会到孔子其实是在赞赏那种享受生活中的美好、自在和谐的生活状态。
最后,当所有参会老师和一起和学生再一次诵读《论语》节选内容时,我突然明白:一下午的诵读之声、穿越之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与自在生活有关。当我们静下心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对一棵草微笑,为一朵花欣喜,为一段文字落泪,这种率性又何尝不是一种深情?
我不禁佩服“亲近母语”团队老师们的才华和作为“点灯人”执着与温暖。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以诗歌来感发意志,促使个体向善求仁的自觉,以礼实现人的自立,最后在音乐的教育熏陶下实现最高人格的养成。我理解的“兴于诗”就是人生发动于诗化状态, 做人要凭本真情感状态来做, 各美其美。人,还是要深情地活。而作为学生的母语老师,也应该是一个深情的人,或者是能够在文学里能够体会深情的人。
梅教授在讲到女儿时,动情落泪。这是一个父亲的深情。刚来南京时,在街头偶遇徐冬梅老师,我们一行几位老师激动地上前拥抱,徐老师也给予我们深情的一抱。我想,我会记得这个拥抱,它动人而充满力量。
多么荣幸,我是学生们的母语老师;多么荣幸,我能参加亲近母语研讨会,慢慢向点灯人靠近。作为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初中七年级的一名专职阅读教师,我会一直持续阅读,继续那些热泪滚烫的瞬间,也会带着初中的孩子们一起“日有所诵”,读诗歌,读散文,读整本书。
梅教授说:“今天的我,早已知道,自己为自己点灯,灯总在桌上和窗前是多么要紧。每天增添新的字里行间,新阅读的,新温习的,那才是属于自己的昼夜的明亮,属于一生。”
而我,也将慢慢通过阅读让自己身上的光明亮起来,然后,为学生们照一程路,照一程深情之路。因为,人这一生,还是要深情地过!
郭晴雯
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七年级专职阅读教师
从教15年,目前正在学习儿童阅读师资能力认证初级课程
点亮小星标 ★ 精彩不错过
生活 课堂 深情 儿童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