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和平:例谈词语教学的八种方法
原创:杨和平 来源:语文学习
例谈词语教学的八种方法
文/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杨和平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重要基础,在语文教学中理应占据重要地位。张志公先生所说“‘词不达意’,也往往是词不够用的结果”[1],于漪老师的观点“一定数量的字词及其运用应该属于语文教学中的‘核’”[2],强调的就是词语教学的重要地位。但现实是,词语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被边缘化,词语积累教学仅剩齐读、抄写、听写等一些简单的流程,词语运用教学十分罕见。某调查显示,只有10%的学生对词语教学比较满意,81%的学生对词语学习态度漠然,56%的学生有词语运用障碍。[3] 针对这些现象,笔者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就词语理解、积累与运用的教学方法展开分析,为优化词语教学提供参考。
一
随文圈点法
“随文圈点法”的操作要义在于教师带领学生随文圈点需要重点积累和理解的词语,并在圈点的基础上推进教学。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按照课文顺序圈点生词,也可以按照需要分类圈点特定词语。例如,笔者指导的喻斌老师执教《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分两次带领学生在课文中圈点重点词语,第一次圈点第5段中的“掐住”“摁倒”“紧握”“迸裂”“衔着”“扣着”“掰断”,第二次圈点第3段中的“纯洁”“高尚”“坚韧”“刚强”“淳朴”“谦逊”等。在圈点的基础上,教师依次引导学生齐读词语、疏通重点字、讨论词语共同点以及作用等。
运用随文圈点法展开词语教学:第一,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教学词语,贯彻了“词不离句”原则,方便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第二,既实现了“积累词语”目标,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理解“动词”“形容词”等概念,实现词性知识教学目标。第三,先教“行为动词”,再教“赞美品质形容词”,在教学词语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志愿军战士“行为动作”背后的“品质”,教词语也教阅读。第四,对写作教学有积极的启发,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人物行为”“用形容词赞美人物品质”等回答,都表明学生从教师的词语教学中获得了写作方面的启发。第五,帮助学生掌握“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随文圈点法较好地落实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语文新课标)“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避免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脱离实际运用进行机械训练”[4] 等要求和建议,值得借鉴和运用。
二
单篇归类法
运用“单篇归类法”指根据文章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按照特定标准对生词进行归类教学,以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益。例如余映潮老师执教《大自然的语言》时,按照“二字词语”“四字词语”“近义词”“与气候有关的词”标准梳理文中词语;执教《三峡》时,按照“‘山’旁”“‘氵’旁”归类四字词语。基于归类,教师再引导学生识记、积累相关知识。[5] 又如笔者指导的李晓菁老师执教《秋天的怀念》时,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三类:写“我”的词语,如“瘫痪”“脾气”“暴怒无常”“砸碎”“捶打”;写母亲的词语,如“憔悴”“整宿”“翻来覆去”“敏感”“诀别”;写菊花的词语,如“淡雅”“深沉”“高洁”“烂漫”“泼泼洒洒”。基于归类,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读写词语,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究各组词语在用途上的共同特点。
针对单篇的词语归类教学方法对词语教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第一,有助于学生系统性地识记和积累词汇,建立“某类词汇库”,如“与气候有关的词”“描写菊花的词”,提高词汇积累效益。第二,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实现教字词也教阅读的目标。如将词语分为写“我”“母亲”“菊花”三类用于教学,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也梳理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还引导学生发现各组词语在用途上的共同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第三,为词语运用打下基础。分类的词语教学能够为学生建立有效的词语仓库,当学生作文写到相关场景时,例如描写菊花、气候等,便能够更容易地调动仓库里的词语,实现学以致用。第四,启发学生的归类思想和训练学生的归类能力。以上案例中的词语归类,涉及“字数”“近义词”“描写对象”“用途”等多种归类标准,这对学生具有很好的启发性,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归类思维能力。
三
给词写段法
“给词写段法”包括三个操作要点。一是“给词”,即给出一篇课文或几篇课文中的生词或某类词语等。二是“写段”,即组织学生运用给定的词语写段,所写的段落在形式上可以是顺口溜、文章缩写或语段创作等。三是“评价”,师生对所写段落语义的集中性和词语运用的适宜性等进行评价。例如,余映潮老师执教《说“屏”》时,要求学生在“诗意、情境、向往、微妙”“擅长、功能、美感、称道”“帷幕、装饰、书斋、休憩”“造型、轻巧、绘画、得体”四组词语中选择一组“写一段话”,概述课文内容[6],这是用“给词写段法”教学词语的典型案例。又如,笔者执教“初中四字词语复习课”时,分类给出了“描写春、夏、秋、冬的四字词语”,要求学生选用一类中的五个词语“写段”,教师从“选用词语数量”“词语运用准确性”“语段质量”等角度评价学生所写段落。
这种词语教学方法有广泛的适用性。它既适用于单篇教学和群文教学,也适用于阶段性复习和终结性复习课。如上述余映潮老师的课例,将“给词写段法”运用于单篇教学,在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词语的同时,引导学生“创意表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概括和理解课文。笔者的课例,则将“给词写段法”运用于初中语文的终结性复习课,帮助学生复习积累某类词语的同时,提升词语运用能力和描写景物能力。该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教学功能。它以“积累词语”为基础性目标,在帮助学生积累词语的同时,促进学生对词语的“深度理解”和“积极运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助于改变“词不达意”的局面,实现“言必有中”“辞至意达”的目标。运用此种方法,我们一要重视形式的多样性,如概述课文、创意表达或创作顺口溜等等,二要重视运用评价手段进行点拨和引导,以预防学生“乱用词语”或“堆砌词语”。
四
句式仿写法
“句式仿写法”用于词语教学,一方面强调特定句式的运用,另一方面要求在仿写过程中尽可能运用课文中的生词、雅词,其目的侧重于帮助学生学习和积累词语。例如,张淑云老师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写话:“不必说在鸣蝉长吟的盛夏,凝视从草间直窜向云霄的叫天子,也不必说在人迹罕至的雪后荒园,捕获无处觅食而想啄食竹筛底下秕谷的鸟雀,单是在人声鼎沸的书屋,欣赏因入神读书而将头拗过去的那位渊博、和蔼的老先生就足以让小鲁迅怀念。”这段仿写串起了课文中的关键生词,用于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又如,笔者执教“毛泽东作品整合阅读”,先给学生写话案例:“我看到了一个立场鲜明的毛泽东。你听,他严厉批评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人,赞赏对工作极端负责、勇挑重担的白求恩。你读,‘冲破’‘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激战’‘控制’‘封锁’‘切断’这些词语中有着怎样的豪气,而‘分分溃退’‘不起丝毫作用’‘不料’‘击溃’这些词语中又藏着怎样的讽刺。你看,‘惜秦皇汉武……’的感叹中有着多少的惋惜和沉思,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又有多少自信和豪迈。”然后要求学生采用“我看到了一个______的毛泽东。你听……你读……你看……”的句式写话,尽可能多运用《纪念白求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三篇文章中的生词。
这一方法仍以“段落”形式呈现词语运用结果,但有别于“给词写段”。一方面虽要求运用特定范围内的生词、雅词,但不规定具体词语,另一方面给出了特定的句式或段落范式,有句式的限制。此种方法在运用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仅以“段落范例”为依托进行词语教学,如以上张老师的课例,教师撰写该段落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词语,教学中主要带领学生填空、读读写写,而不进行仿写训练。二是以“段落范例”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将更多生词、雅词积累、运用起来,如以上笔者执教的课例,意在引导学生运用生词、雅词仿写段落。此种方法,在客观上能够实现除“积累词语”之外的多样训练目标。一是帮助学生概括和理解文章内容,如张老师课例有助于学生概括和理解文章三个重要部分的内容,笔者课例则有助于学生理解毛泽东的鲜明立场。二是训练学生运用特定句式表达认知的能力,在朗读或仿写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理解特定句式的表达妙处,在模仿和内化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用能力。
五
语境教学法
运用“语境教学法”教学词语的要义有三。一是贯彻“词不离句”的原则,将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学。二是选用或创造合适的语境,为词语教学提供合适的关键句段。三是运用语境帮助学生积累运用或释义生词。例如,笔者带领学生复习初中语文四字词语,拟写了不同的语段,如“虽然春寒料峭,但花都湖花团锦簇的景象早已让人眼花缭乱。草长莺飞、花香鸟语共同演绎着一曲生机勃勃的乐章。置身其中,仿佛饮用了仙露琼浆,令人心旷神怡”,将语段中需要积累的词语如“春寒料峭”“花团锦簇”等用拼音代替,让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又如,笔者执教《动物笑谈》,引导学生解释“怪诞不经”一词时采用了如下教学步骤:
(1)引导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我”在“大声喊回可可”时的行为特征,呼应文章开头出现的成语“怪诞不经”;
(2)根据课文对“怪诞不经”的注释,列出“我”怪诞不经行为的具体表现;
(3)结合“我给小凫当母亲”事件,重复以上两个教学环节。
以上两个运用语境教学词语的案例,有两点差异。一是语境来源不同:前者是根据教学需要创作的语段,后者是课文中的语段。二是直接目的有所不同:前者是复习课,意在帮助学生复习、积累词语,侧重识记;后者是新授课,意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成语“怪诞不经”的释义,侧重理解。但两个教学案例也有两点相同之处。一是重视语境的运用,无论是复习词语,还是新授词语,都将词语教学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进行,未脱离语境孤立地进行词语教学。二是有多种隐形价值。前者除了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外,还利用语境促成学生理解词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语描述景物,对写作也是极好的启发和示范。后者除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怪诞不经”的含义外,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总分”“呼应”的结构特点,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理解语段的关键要义,掌握深度学习词语的方法,等等。
六
乱序还原法
“乱序还原法”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被普遍采用,通常是要求选手将“乱序”的诗句“还原”成原本面貌。此种方法在操作上包括“乱序”和“还原”两个步骤。“乱序”是按照特定规则或随机将有序的语言材料打乱,使其无序。“还原”是将乱序的语言材料重新排列成有序的状态。此种方法,更适用于四字或多字词语教学。例如,笔者在执教初中语文四字词语复习课时,设计了八组“乱序”的四字词语,如第一组“翻去后远挫忧来佞顿覆贤先亲扬乐抑”、第四组“成仁吊胆低眉取义轻描重峦淡写提心颔首叠嶂”和第六组“大瞬广立耳众如鸡贯轻庭曼雷群歌舞鹤”,课堂上组织学生限时10分钟还原词语,写出词语原本的面貌。
运用此种方法复习词语有两点注意事项。一是要注意乱序方式的多样性。以上案例中第一组16个字,由4个四字词语构成,是以“单字”为单位乱序的结果;第四组20个字,由5个四字词语构成,是以“二字”为单位乱序的结果;第六组17个字,含有4个四字词语和干扰项“瞬”,也是以“单字”为单位乱序的结果。二是要注意单组词语数量的适当性。四字词语数量既不宜过少,也不宜过多,具体数量取决于学情和乱序方式,学生能够“跳起来”摘到果子即可。运用此种方法教学或复习词语,具有多重教学意义。一是在乱序的语言材料中还原词语,训练了学生的意义建构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二是避免了单纯的“词语抄写”训练,增强了词语学习的思维乐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趣味。三是助力学生在“还原书写”中识记、积累词语。
七
归类复习法
运用“归类法”复习词语,与运用“归类法”进行单篇课文的词语教学存在差异。在“复习课”教学语境中,“归类”有着更多元的标准和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运用更多元的归类,从更多角度帮助学生激活词语、建构认知,从而发挥词语复习的多重效益。例如,笔者设计的七年级上册词语复习课,采用了五种分类方式:一是以字数为标准分为“二字词语”和“四字词语”,二是以形成错别字的原因为标准分为“音同”“形近”“义混”,三是以词性为标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四是以情感色彩为标准分为“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五是以用途为标准分为“描写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场面”等。又如笔者设计的毕业班四字词语复习课,除了采用以上分类方法外,还将四字词语分为含“否定词”“数词”“叠词”的、由“同义词”“反义词”构成的、描写“春夏秋冬”的、“主谓”“动宾”“偏正”等不同结构类型的。基于多种形式的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在积累过程中发现不同组别的类型。
基于多种形式的“归类法”复习词语,契合了义教语文新课标“分类整理、欣赏、交流所积累的词语”“学习按照词类梳理字词”[7] 等要求,实现了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能够避免“按教材顺序”反复抄写听写的“只温故而不知新”的重复教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此种方法,我们在操作上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归类方法既要多样,又不宜在一节课中贪多求全。教学设计需要打开思路,尽可能采用更多元的归类方式,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但一节课中不宜采用过多的分类方式,防止教学偏离“词语”方向,成为分类思维训练课。二是归类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不宜将归类标准和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经过归类的有规律的语言材料是学生学习词语和建构认知的情境,教学要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类标准和结果,建构有关的认知,比如从“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语归类中,建构对于词性的认知。三是教学和练习过程中,要综合运用“读读”“写写”“议议”等方式,实现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提升认知的目标。
八
活动复习法
义教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围绕汉字、成语典故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开展语文学习、展示和交流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及其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8]的教学建议。这一建议为我们设计词语复习教学课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可以依此设计丰富多样的词语复习活动课。前文提到的各类教学方法,比如归类法、给词写段或仿写法、乱序还原法等,都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变成活动课程。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词语接龙、给词创作顺口溜、汉字探源、词语联想、连词成文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解、识记和运用词语。例如,余映潮老师执教《岳阳楼记》等复习课时,开展了“迁移联想”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浩浩汤汤”一词开始“联想”,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峡》《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桃花源记》《爱莲说》等文章中的84个四字词语串联起来,形成一组描写景物的雅词,有效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建立了有特定用途的词语仓库。[9]
“活动复习法”中的“活动”,既可以成为一节语文课的有效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课堂或课外的独立活动。运用此种方法复习词语具有现场生成性强的特点,其过程和结果都难以预设,需要教师相机而动、相机而教。此种方法的要义在于“活动”,其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实现在活动过程中的真学习、深度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兴趣和雅趣。运用此种方法组织词语复习,不仅要重视活动前期策划和活动过程组织,而且要重视建立活动的评价机制,设计活动成果的评价方法,以保证活动产生实效。例如,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初中语文词语分类大比拼”词语复习活动,从“分类标准的科学性”“分类形式的多样性”“分类结果的准确性”等角度建立活动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对于初中语文词语的多元化分类学习。
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学生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基础性工程。同时,词语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读读写写、识记背诵,它还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等重任。因此,教师应深入研究词语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词语教学方法,提高词语教学的效益,发挥词语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杨璐璐,李胜清.中学语文小说的词语教学策略探究[J].汉字文化,2023(04):110.
[2]于漪.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J].语文学习,1987(01):4.
[3]王惠利.初中语文词语教学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7:15-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5,23.
[5]余映潮.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142-143.
[6]同[5]230.
[7]同[4]21-22.
[8]同[7].
[9]同[5]144-145.
——《语文学习》2024年第4期《案例》栏目
方法 教学 词语 标准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