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获评海淀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这所中学名校放大招儿!

应试教育 2024-05-01 21:00:12 54

原标题:刚刚获评海淀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这所中学名校放大招儿!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聚焦首都教育改革中的这一人才培养新赛道,地处海淀科技创新重镇的中关村中学再度出招儿。

作为北京市科技后备人才早培基地和全国创造教育的重点基地,今年年初,中关村中学正式获评海淀区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

4月19日,中关村中学新成立的“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揭牌亮相。此举剑指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将进一步整合中国科学院国家级科技教育资源,大中贯通共同培育中国科学院特色的科技人才。

01

“打造国内一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平台”

2014年,学校加挂“中国科学院中关村学校”校牌,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合作开办高中“国科大科学实验班”,形成“科教协同,共育英才”的办学机制。2024年初,中关村中学入围海淀区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

4月19日,中关村中学新成立的“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将全面协同中国科学院各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青少年科学教育研究基地、海淀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旨在打造国内一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平台,为国家培育和储备一批学科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的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

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李强对创新学院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提到中关村中学从诞生之日起,就蕴含着科学的基因,中科院与中关村中学历史渊源深厚,学院的成立是对科技教育的一次重大探索和提升,中科院行管局将全力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为北京市中关村中学的科技教育注入更多的助力。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纪昌表示,“嘉木创新学院”的成立,不仅是中学和大学深度合作的成果,更是基础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发展的里程碑。相信在中国科技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各科研院所持续助力、协同、共建下,学院必将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平台,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创新的栋梁之才。

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唐建东介绍,海淀区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得天独厚、优势突出,中关村中学作为海淀区首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科教人文资源,在科学教育领域拥有深厚的积淀和示范性。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的成立顺应了天时地利人和,希望学生们真正的把自己的未来的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坚定的接班人和卓越的建设者。

02

四大分院基础课程将于9月正式实施

中关村中学校长苏纾介绍,嘉木创新学院包括三个校区、四个中心、四大分院、一个青少年创新俱乐部、四类导师、五种学习方式,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致力建设中关村教育集团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体系。

嘉木创新学院将围绕中关村中学科技特色发展需求,组织知名科学家、学校学科教研组和知名学科教研员等课程研究人员,系统开展科学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研究工作。构建中关村中学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俱乐部、特色学科分院、创新实验班、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研学基地等创新载体的建设工作。另外,负责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发掘、培育、跟踪、辅导和测评,实现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全周期管理和服务工作。

据介绍,该学院四大分院的基础课程将于今年9月正式实施开课。中关村中学教育集团的创新俱乐部则以英才学院为基础,其培养对象覆盖包括集团内小学、初中的嘉木“春分”行动和全部高中实验班及部分普通班的所有学生,旨在提升广大中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其思维的成长和创新意识。

在当天的揭牌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纪昌受聘为中关村中学科学教育总顾问、嘉木英才培养创新学院名誉院长,包括唐亚林、杨槐馨、赵晓光等中国科学院博导或研究员被聘为创新学院国科大首席科学家。

03

“构建学校大科学教育的新格局”

作为国内首家挂牌“国科大科学实验班”的中学,中关村中学是一所拥有科学教育厚重底蕴的学校。

中关村中学一直倡导让科学与每位学生产生联接。为给更多的学生营造出科学育人的环境,学校先后搭建院士题词室、动物标本馆、科技文化长廊、科技浮雕、科技专业教室、图书馆科技专区等一系列校园设施,让每一名学生都浸润在科学的校园环境里。

为了实现人人都能参与科学实践的目标,中关村中学根据学生的结构层次、个性成长需求,构建了“金字塔”型梯队育人模型,搭建了“博式”+“专式”的科学育人体系和课程体系。

为更好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中关村中学采用“学校+学生+社区+高校、研究院所”的方式,在校内组建了无线电测向、科技创新、头脑奥林匹克、建筑模型等16个大项30个小项目的科技社团;同时,学校积极拓展社会资源,先后开拓了中科院野外台站,门头沟小龙门森林站、东北兴凯湖湿地科考站等十余个科考基地,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完成微课题。

2015年起,历经近十年,中关村中学在国科大给予的大力支持和专业引领下,学校采取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培养的机制,为敢创新、能创新的学生搭建成长平台,依托“英才计划”“翱翔计划”组建高端项目研学小组;依托中科院大学建立“国科大科学实验班”,共同探索科学实践教育,致力培养科技后备及创新型人才。

十年中,近1000名高中生在“双导师”、“跨学科”、“项目式”创新学习方式中享受了定制课程。学生们创作500多篇科研小论文,获得100多项国家级、市区级科技创新获奖奖项。

今天,伴随嘉木创新学院的成立,中关村中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拥有更为广阔的平台。这次“嘉木英才创新学院”的成立是中学与大学、科研院所共同协作,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教育,形成共同的实践研究共同体,在人才培养机制上的一次创新、加持和赋能。正如苏纾校长所说,全面落实“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致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构建学校大科学教育的新格局,强化科学教育、拨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嘉木创新”在行动。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源|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科技 首批 中关村 嘉木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