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孩子永远在路上,必须杜绝十大家教行为!

应试教育 2024-05-01 09:00:11 31

原标题:父母教育孩子永远在路上,必须杜绝十大家教行为!

父母教育孩子永远在路上

曾经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确实是这样,只要有结婚证,就可以生孩子;以为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了。可是事实却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是合格的,相对于孩子,其实父母更需要教育。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 “ 退货 ”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1、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象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给家长的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不要培养“超级婴儿”。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要当众教育孩子。孩子成长中很重要的是尊重,“人前教子”并不是有效的让孩子改正错误的方式。要记得,从他们出生开始,孩子就是和我们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对孩子当众的批评教育,其实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没有重新再来的机会。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父母的全程参与。因为对孩子来讲,父母的爱和保护带给他们的安全感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要不是工作时间特别紧张,父母最好能经常陪在孩子身边,陪他慢慢长大。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本文由张忠宝校长推荐,选自智慧家长100,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必须杜绝的十大家教行为

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愚蠢的行为却往往是绊脚石!家长们一起来看看自己是否榜上有名......

1.当着孩子面吵架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上榜理由——对孩子来说,父亲是天,母亲是地,而当“天地大碰撞”时,留在孩子心中的是永恒的“天塌地陷”般的恐惧记忆。

2.对孩子说谎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上榜理由——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但黑夜并不能染黑我们的心灵,而谎言却是世上最高效的心灵“染黑剂”。

3.带孩子横穿马路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上榜理由——那看似不起眼的“冒险”,埋下的却可能是将来突破一切人间规矩的冲动。

4.对孩子的爱不稳定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上榜理由——忽冷忽热的态度和行为,所导致的是孩子极不稳定的情绪和性格,从而也就注定了孩子极不稳定的命运。

5.逼着孩子说更喜欢爸爸还是更喜欢妈妈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上榜理由——这种玩笑所付出的高昂代价,有可能是孩子终身无法修复的失落感和疏离感。

6.对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不平等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上榜理由——这一看似无私而高尚的行为,实际上是另一种残忍。

7.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孩子比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上榜理由——毁掉一个未来天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削足适履”地盲目与别人比较,这样做是剥夺了孩子最宝贵的财富——上天赐予的独特权。

8.忽视孩子的优点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上榜理由——我们怎么看世界,世界就怎样呈现在我们面前。忽视孩子的优点,那么孩子就无法向你呈现优点,由此失去的可能是孩子今后人生发展的优势。

9.当着其他孩子面批评指责自己的孩子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上榜理由——所谓“优点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这一貌似哲理的警句,在成人世界里都难以行得通,对孩子来说简直是混账逻辑!它打击的不仅是孩子的自尊,而可能是其一生的自信心。

10.父母相互“理所当然”互不谦让

愚蠢指数:★★

伤害指数:★★

上榜理由——父母理所当然、互不道谢地接受,给孩子强烈暗示: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感恩的,理所当然的应该以我为中心。

一位父亲写给刚上大学的女儿的10句话

1、要宽容:任何事情不会只是围绕着你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件新鲜的事物,并要以适度的体谅去和人相处。

2、要主动:人只有不断去争取,才会赢得一些机会。任何事情不主动,你就会一直畏缩下去。

3、要勇敢:从这一天开始,你要独立地去处理事情,不勇敢的去面对,在困难面前你不会去想着战胜它,它就会认为你好欺负。

4、有爱心:我希望在这一刻你真正地开始去懂得要有爱心,并懂得感恩。

5、要记录:每一天的点滴都是历程,记下你的所为,你会发现你会成长。

6、有梦想:对于一个人来说,现在拥有梦想,并努力去实现它,这一点很重要。

7、要微笑:这个社会需要微笑,你也需要微笑去面对。

8、要独立:我不希望你的事情都由爸爸妈妈来做主,你应该逐步地学会独立。

9、多读书:无论何时,你都要把书当一个最好的朋友。

10、要节俭:人无论有钱无钱,乱花钱都不是好行为,你要知道浪费的习惯就在这时产生。

(本文由张忠宝校长推荐,选自网络,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北师大教授解读0—18岁孩子成长规律

人民日报发布6-18岁最佳教育方法: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让”他自律是本事

1-12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师、家长须知,帮你教好6-18岁的孩子

妈妈的保质期只有10年,爸爸的更短!现实很残酷,错过没有回头路

再优秀的老师,也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陈默:家庭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焦虑——为什么妈妈们普遍焦虑?

清华教授彭凯平:别再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

家长 成长 教育 母性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