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案 | 三位获奖教师如何结合语篇有效落实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

应试教育 2024-04-19 13:00:14 33

原标题:详案 | 三位获奖教师如何结合语篇有效落实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

  • 北师大王蔷: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上篇)

  • 一等奖教师怎么写单元整体下的英语分层作业设计?(详案)

  • 背诵+默写:学英语的黄金搭档

  • 新学期抓早读!高效英语早读优化方案来了!(附评价标准)

爱心提示

由于微信公号改版不再按时间流推送,互动少的读者会逐渐接收不到(及时)推送。

为防失联,及时看到新内容,推荐大家或可多点在看留言,或是设个星标。

感恩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期待更多好内容能与大家准时相遇。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了“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课程新理念。其中,“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成为落实英语课程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以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一起)一下Module 6为例,探究在大单元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以多元评价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评一致性;小学英语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教育部2020)。《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提到要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同时教学评价应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要通过观察、提问、追问以及合理、科学的测试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是否真正发生的证据,帮助学生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以外研社小学英语(一起)一年级下册Module 6为例,探究在大单元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借助多元评价落地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素养为导向,确定教学目标

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首先要确立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清晰准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前提条件。确定教学目标,要先进行深入的教材分析、语篇研读,充分认识到语篇所传递的文化意涵,所引领的价值取向,明确“教什么”和“为什么教”。

(一)深入分析语篇,确定单元主题

本单元出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英语》(一年级起点)一年级下册第六模块,共三课时。(如图1)。

教材内容(图1)

第一、二课时课题为These snakes are short.动物园里,Amy和同学Lingling边参观边谈论看到的动物,并描述不同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第三课时课题为They’re little and cute.内容为第一课时的延伸,故事依然发生在动物园中,这一次Amy和Lingling着重谈论并比较了马宝宝和马妈妈在外形上的不同,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两篇课文均在动物园的情境中以对话的形式展开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在动物园游玩时,发现并描述了不同动物的外貌特点,以及它们的可爱之处,并用语言进行了描述。

对照《义教课标》“人与自然——自然生态”的主题语境内容,我们将本单元主题命名为Different and Lovely Animals,主题意义为“了解动物的多样性,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一课时的子主题定为“Get to Know Different Animals”,第二课时的子主题定为“Animals Different Appearance”,第三课时的子主题定为 “Animal’s Different Features”。

以下为单元框架图(图2):

图2 单元框架图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把提课程理念的方向,结合语篇内容,设定明确的、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柳益青,2022)。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基于学情、结合语篇,力求将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发展做到有机融合。

本单元的授课对象为本校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对于“动物”话题非常熟悉且感兴趣,经过前期调查,我们发现所有学生都有去动物园参观的经历,并对于不同的动物很感兴趣。大部分学生了解动物的外形是多种多样的,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本单元的语言目标是用一般现在时和形容词描述动物特征。知识层面上,在日常的绘本教学中,学生已接触过一些动物相关的词汇,如:monkeys, lions, tigers, ants, hippos, penguins, zebras。能够识别、熟练朗读并进行口语交流。在绘本中,学生也学习过一些形容词如:small, nice等,能够理解意思并在交流中进行应用。在本册第五模块中,学生曾对农场动物(Farm Animals)进行了观察和描述,描述侧重于农场动物的颜色、数量等。学生初步尝试对动物进行观察并用一般现在时进行描述。本单元将在第五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用一般现在时对动物的外形和性格特点进行描述。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初步具备根据图片推测主要信息的能力;在听、读、看的过程中能有目的地提取所需信息;能借助语气、语调、手势和表情等推断说话者的情绪、情感、态度和意图的理解性技能。在表达性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表达简单的情感和喜好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可以用简单的语句描述图片或事物。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比较两幅图片的异同,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并积累了一定的两人一组合作、交流、讨论的经验。

本单元的学习难点在于对主题的深入理解,以及综合性的运用语言创编对话,从多种角度描述动物。教师执教的班级学生对语言学习充满热情,对新知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但由于受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建立语言意义和主题意义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语言支架唤醒旧知,融合新知,有逻辑地对语言进行综合运用和创编。

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定主题单元目标

新版义教课标提出,教学评价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对主题单元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着眼于践行落实英语核心素养,设定如下单元教学目标。

表1 单元教学目标及核心素养内涵解析

2.以学习活动观为抓手,设定课时单元目标

在单元总目标的统领下,为了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自然运用语言、将获得的新知与旧知联结起来积极地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围绕单元目标,着眼于“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对本单元的三个课时设立了分课时单元目标。

表2 三课时单元教学目标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单元课时目标为单元目标服务的关系,课时与课时目标之间呈现了螺旋上升的递进关系。这样的目标设定体现了语言学习的整合性和关联性,能够落地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3.在大单元背景下,明确第一课时具体目标

教师在对课时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和分析时,可以围绕主题、内容、文体、语言、作者五个角度,以及what(主题和内容)、why(主题和作者)、how(文体和语言)三个层面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从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活动,确保达成教学目标(王蔷、钱小芳、周敏,2019)。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子主题为Get to Know Different Animals,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开启课。本课出自外研社版新标准小学英语(一起)一年级下册第六模块第一单元These snakes are short.

(1)【What】主题和内容

本课语篇为小学生日常对话,内容围绕动物及其外形特征进行展开。两个好朋友Amy和Lingling来到动物园,见到了蛇、长颈鹿、大象、老虎等动物,并描述这些动物长短、高矮、大小等外形特征。

(2)【Why】主题和作者

作者通过描述动物园里不同动物的特征,促使学生产生主动观察、主动表达的意愿,建构学生对动物及动物特征的初步认知,积累用于描述动物特征的语言,积极对自己观察到的动物外形特征进行描述与介绍。学生尝试用英语描述动物的特征,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辩证思维的发展。

(3)【How】文体和语言

该对话是比较典型的学生日常生活对话,涉及动物的名称及比较动物外形特征的词汇,如:snakes, giraffes, elephants, tigers;询问和描述动物外形特征的语言,如:“These snakes are long. And these snakes are short. The giraffes are tall. And I’m short.”。通过朋友间自然的对话交流,帮助学生感知与积累用一般现在时描述、介绍动物名称及动物外形特征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素养。该语篇基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园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了学生观察与描述动物特征的意愿,乐于表达与交流,提升了语言学习能力。

综上,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在看、听、说的活动中,获取、梳理所看到的动物名称,并描述它们的外形特征;(学习理解)借助戏剧活动“角色扮演”,基于本课对话情境进行表演;(应用实践)通过观看视频,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外形的差异,并讨论动物特征;(应用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本课重点句型,延续课文情境进行创编。(迁移创新)上述目标从活动层次上来看,第一个目标由学习理解类活动达成,第二、三个目标由应用实践类活动达成,第四个目标由迁移创新类活动达成。几个目标都围绕本文主题意义探究,逻辑递进,循环上升。

有效设计教学环节,让过程性评价可视化

新课标提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式应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因此我们将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效果评价整合,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不同环节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拍照、记录学生发言等多种方式记录了学生的实时反馈。下面从中选取比较典型的片段对“教—学—评”活动进行分析和呈现。

1.Space Walk的环节中,学生跟随老师的语言做出相应的动作,图3为学生在听到I can see some fish.一句时做出的动作反应。

图3 Space Walk学生动作反应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学生能够理解教师语言,并调动生活经验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教师从学生的动作、表情中,能够确定学生正在初步认识“动物”主题,并对动物主题熟悉、感兴趣,有一定的积累。

Space Walk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在刚刚在戏剧活动中看到的动物。学生回答如下, “I see snakes.”“I see giraffes.”, “I see elephants.”, “I see zebras.”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Space Walk的内容能够理解,并且初步感知到今天的主题与动物相关。其中一名学生这样回答“I see some fish. They are beautiful.”从这名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通过Space Walk,她不仅能够提取出动物名称,还能复述对动物的描述,她对主题的理解更深刻。

在活动2的问答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学生喜欢的动物多种多样,从孩子的发言积极性和表述上看,学生能够通过前面的活动,了解今天学习的主题,对“动物”主题非常感兴趣,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动物的喜欢。

在活动4的第二轮问答中,学生能够提取出不同动物的特点,学生发言如下:“The elephants are big.” These giraffes are tall.”,“These elephants are big.”有两名学生在提到老虎的时候这样说:“The tigers are strong.” “The tigers are scary.”。这里用到的形容词strong, scary超出学生已有知识内容,这样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相符。教师抓住学生生成及时将形容词 “strong”, “scary”记录在预留好的板书位置上(板书见图4),对这两名学生予以鼓励,并带领全班学生扩充新的形容词。

图4 板书设计(右下角为教师预留的Word Bank区域)

同样是这个环节,有一名同学做了这样的回答:“These snakes is long.”此时,教师重复学生的语言,对于错误的部分加重语气:“These snakes islong?”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意识到了语言的错误,再次回答并自我纠正:“These snakes are long.”教师鼓励学生把正确的表达再说一遍,在听到学生准确的回答后可以确定学生理解并学会了正确的表达。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再次请该学生发言,发现学生在用同样的句型进行表达时能够使用正确的be动词,学生由出错到准确表达,学习真实发生。

在活动5中,教师鼓励学生有感情的跟读、模仿课文。教师对于语音语调准确有起伏、动作表情丰富的学生给予这样的评价:“I like you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Look at her facial expression and action. Can you do it again?”在同学中树立典型。在这样的评价之后,学生对于跟读模仿的要求有了可参照的努力方向,在再次朗读模仿时,大部分的学生注意到了语音语调的准确有起伏,和动作表情的融入。以下图5-1为老师伸出大拇指对个别学生进行表扬,图5-2为在老师的点评后全班学生模仿时注意到动作时的状态。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

在活动7 Role-Play中,教师运用了评价量表这一工具,帮助学生明确评价标准(发音标准、台词流利、善于合作、舞台礼仪和舞台表现),学生在明确评价标准后,有针对性地、自发地对自己的彩排和练习提出了要求。

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时,教师组织其他学生担任评委,参考评价量表正面(图5-1)对三组学生的表现以勾选的方式进行打分。表演过后,小评委们借助评价量表背面中的语言(图5-2)对小演员提出鼓励或建议。学生在评价中注意力非常集中,能够有意识、有目标地观看同学的表演,并转变学生的身份进行评价,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评价量表如图6-1,6-2。

以下图7-1为小演员在表演时,其他小评委边看边在评价量表上记录时的状态。图7-2为小评委正在对小演员的表现予以评价。图7-3为学生根据小演员的表现填写的评价单。

图7-3学生根据小演员的表现填写的评价单

学生在进行评价时大部分学生用到了评价量表背面的语言,也有学生用到了更多课堂上积累的评价语,如:“I love your voice.” “Next time, you can do it better.”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评价量表能够理解并使用,并能将日常积累的评价语在适当的场合迁移运用。同时,学生在观看表演的时候表现出比平时更专注的状态,小演员在听取他人评价时表现得认真、严肃。

由此可见,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能够帮助一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同时老师也对于不同组学生的表演给出了更具体细致的指导与鼓励,如:“Xiaoguang, next time, you can be louder.” “I really enjoyed Xiaoxia’s show. She added some sentences. That’s fantastic.”

在活动8中,学生能够根据不同动物的特征用本课学到的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大部分学生意识到,视频中对动物特征描述的词汇是两两互为反义词的,如big and small, tall and short, fat and thin.老师因势利导,在板书的帮助下强化形容词反义词的概念。随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成对介绍动物特征,此时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主题“不同而可爱的动物”的理解在逐步深化。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

活动9中,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在创编之前对如何描述动物进行了简单讨论。部分学生提到,除了从外形特征外,还可以从颜色、数量的角度对动物进行描述。此时,能够看到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在创编时,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使用课堂上学到的形容词和句型描述所看到的动物,如“Look, these ants are small. These elephants are big.”在谈论时,有些学生提到了动物的颜色和数量。如,“How many zebras? Three zebras.”, “What color are they? They are black and white.”还有一部分学生运用到了在绘本中积累的句型如:“Where are the monkeys? They are under the tree.”等。由此可见,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主题意义,整合性地用语言描述动物的外貌特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

评价方式多元化,让核心素养融合发展

《义教课标》出,教学评价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体现多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方式的特点。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评”一体化活动。

(一)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并评价,推动学生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我们设计了两个深受学生喜爱的戏剧活动:Space Walk和Role-Play。在Space Walk中,教师读剧本,学生边听边表演,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可以推断学生能够通过听力活动激活“动物”主题的旧知,能够对本节课主题有所认识,表现出对动物的喜爱。有观察、感知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愿望。在Role-Play环节中,在教师点评个别学生的语音语调、动作表情之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朗读模仿中运用到动作表情。通过学生朗读时的动作表情,教师可以推断教师点评个别学生的教学环节发生了效用,学生从教师对他人的点评中积累了经验,同时教师从学生适时的动作和表情中可以推断学生对于故事中角色的共情,对于课文情节的理解。

以上教学环节中,可以看到通过“教—学—评”一体化活动,学生文化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听取学生回答的问题并评价,推动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4中,有一名同学在回答问题时出现了语法错误,教师用重复学生回答并对出错词汇重读的方式对同学进行提醒,随后要求学生再次回答,在后续的互动中,教师再次请该名学生使用同样的句型描述其他动物,学生能够使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教学片段中的真实发生。

在教学活动9中,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可以从哪些角度描述动物,学生在回答出可以使用本节课学到的形容词后,还说出了上一个单元积累的颜色、数量;也有学生提到了绘本中积累的方位介词等。在创编的环节中,我们看到学生确实将以上内容融入了语言和表演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多维度思考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三)结合评价量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推动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活动7中,教师借助评价量表,帮助学生转变角色,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明确了评价方向,在彩排中更加积极主动;由于要当小评委、填评价量表,在观看他人表演时更专注认真;在评价量表的帮助下,评价时更聚焦主题,言之有物。小演员在听取他人评价时表现得严肃专注,其他同学在听完他人评价后,在自己表演的时候注意到了评价中出现的问题。语言更准确,表演更生动。这个环节体现了同伴学习对于一年级学生的有效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得到了切实的发展。

结语

“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融合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突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既关注到了学生的学,又关注到了教师的教,它让学生的成长真实自然的发生,让核心素养的落地外显化、可视化。

在大单元主题的引领下,以核心素养融合发展为导向明确教学目标,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抓手,整合“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效果评价”设计教学活动,以多元方式制定课堂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反馈积极调整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推动学生核心素养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柳益青.2022.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文化教学.小学教学设计·英语,(6):12-15.

[4]王蔷、钱小芳、周敏.2019.英语教学中语篇研读的意义与方法[T]外语教育前沿,(5):40-47.

作者简介:

赵曦

北京市正泽学校英语教师,一级教师。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小学部英语核心教研组成员,西城区骨干教师,曾获西城区优秀教师称号。

曾多次参加区级教材教法介绍,多次承担区级研究课及精品课录制。多次获西城区教学比赛一等奖。多次在市、区级教学设计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所撰写的多篇论文荣获区级一、二等奖;论文《信息技术为英语课堂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Pad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发表于期刊《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5年第3期。

赵茜

北京市正泽学校英语教师,二级教师。在北京市第五届“启航杯”教学比赛中,荣获市级二等奖。曾面向北京市西城区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案例分享。

王嘉伟

北京市正泽学校英语教师,一级教师。曾参与区级单元整体设计教学案例分享。

明师俱乐部进行综合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教学资源、精彩活动、趣味互动

福利折扣、在线咨询

请不要重复添加明老师

教学 单元 素养 主题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