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应试教育 2024-04-11 11:00:07 82

原标题:山西省太原市2024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今天,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对应着2亿只昆虫。你坐在那里阅读这句话的同时,有无数只昆虫正在这个星球上迤逦、爬行,或是展翅飞舞,比全世界所有海滩上的沙砾还多。无论你喜欢与否,它们都包围着你,因为地球本就是昆虫的星球。

它们的数量多到让人难以想象,而且它们无处不在:森林和湖泊、草原和河流、冻原和高山。石蝇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约6000米高的寒冷之地,而水蝇则生活在黄石公园滚热的泉水中,那里的温度高于50℃。世界上最深的山洞那永恒的黑暗里生活着盲眼的穴居蚊,也有昆虫生活在洗礼池、计算机和原油坑里,或者在马胃里的酸液和胆汁之中。它们还生活在沙漠里、冻海的冰层之下、雪中,以及海象的鼻孔里。

昆虫也许很小,但它们的成就是绝对不容小觑的。远在人类踏足这个星球之前,昆虫就已经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了:白蚁培养真菌作为食物,而蚂蚁则将蚜虫当作奶牛圈养起来;胡蜂是最早用纤维素造纸的生物。昆虫在千百万年前就解决了空气动力学和导航方面的复杂问题,并且学会了——即使不算是驯服火,至少也算是驯服光,甚至将光掌控在了它们自己的身体里。

不管我们是选择一只一只地数,还是一种一种地数,都可以很有底气地说出昆虫是这个星球所有动物当中最为繁盛的一个纲。昆虫不仅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个体数量,而且拥有大约100万个不同的种类。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思维实验吧:想象一下,如果世界上所有已知的物种——无论大小——都被授予联合国会员国的席位,那么会议大厅里将会挤成一锅粥,因为即使每个物种只派一位代表,加起来仍然超过150万位。这么说吧,如果我们把权力和投票权根据不同类群的物种数量分配到这个“生物多样性联合国”之中,就会产生全新的、不同寻常的格局,这主要是因为昆虫会占据统治地位,拥有超过半数的投票权。

昆虫已经出现很长时间了,绝对比我们人类出现的时间要长。准确把握远古时间的概念-纪元更迭,亿万年流逝---是很难的。因此,如果我说最早的昆虫出现在大约4.79亿年前,似乎也并不意味着什么。也许这么说你更容易理解,昆虫远远地看着恐龙出现在地球上,又远远地目送它们消失。

昆虫与其他生命形态紧密关联,从它们离开海洋、登上干燥陆地的第一天起就至关重要。“虫子的一小步,地球生命的一大步。”对地球上的生命来说,这是一场革命。陆生植物在石砾遍布的贫瘠土地上为昆虫等虫类生物提供食物,提升了它们的生存机会。作为回报,虫类生物通过循环利用死去的植物组织中的营养,创造供养新生的土壤,也提升了植物的生存机会。

昆虫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能飞。在大约4亿年前,这是一项多么神奇的创新啊!这下,昆虫就能接触到一些独一无二的东西了:有了翅,它们就能更加有效地汲取植物上端的营养,同时避开地面上的天敌。对更加具有冒险精神的虫子来说,翅提供了全新的机会,让它们可以扩散到更好的地方。飞入空中同样影响了昆虫的配偶选择,给了它们做梦都想不到的良机,让它们在空中那片新的艳遇场上炫耀自己最好的一面。

昆虫在五次物种大灭绝中都幸存了下来。恐龙是在第三次物种大灭绝之后,大约2.4亿年前,才在世界上崭露头角的。所以,下次你发现自己在想着一只昆虫有多么讨厌的时候,要记得动物界中的这个纲在恐龙出现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于这个星球之上了。要我说,光是这条就值得一点尊重。

(摘编自安妮·斯韦德鲁普-蒂格松《昆虫的奇妙生活》,罗心宇译)

材料二:

20世纪中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托克尔·韦斯福开创了对昆虫的高速摄影研究,初步揭开了笼罩着昆虫飞行之谜的面纱。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差不多把云雾驱散干净。拿蜜蜂的飞行为例,利用高速摄影技术,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蜜蜂的胸部(即中间一节)有着极其发达的肌肉,能带动其翅膀以每秒400~500次的频率上下鼓动。这样高速拍击所产生的升力就超出了平衡其体重的所需。有些蠓类的翅膀每秒钟甚至能鼓动上千次。

昆虫的非常薄的翅翼由一种称为几丁质的物质构成。翅翼的形状从平的到弯曲的,变化纷繁。多种多样的翅翼形状使昆虫在拍打其翅翼的同时,能够完成灵巧多变的飞行控制。从侧面看过去,翼端的轨迹呈“8”字形。具体说来,翅膀的动作是向下拍打,向前一滑,再向后画一个圈,向上一振,接下去便进入到下一次拍翅循环。在翅翼拍振过程中,翼的角度和弯曲度不断地改变着,一方面给昆虫提供了升力,另一方面又提供了向前的推力。当昆虫停留在半空中盘旋时,翼尖的“8”字形运动就不很明显了,几乎呈水平线,颇有点像直升飞机的水平旋翼。因为升力和推力非常巧妙地平衡着,昆虫就能够悬在半空中,不上也不下。蜻蜓稳稳地停在半空中,似乎一动也不动,又会突然下降或拔升一个高度,甚至突然向后退去。这种神奇的飞行本领是人类望尘莫及的。

(摘编自江南《昆虫飞行之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球上昆虫的数量非常庞大,无论是在个体方面,还是在类群方面,都多得超乎人们的想象。

B.昆虫出现的年代十分久远,要远早于恐龙,而且在恐龙灭绝之后,昆虫还一直生存在地球上。

C.昆虫与其他生命形态紧密关联,从登上陆地那天开始,昆虫就对其他物种的进化起重要作用。

D.翅翼的拍振既为昆虫提供了飞行的升力和推力,又使昆虫扩大了活动范围,获得了更多生存条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昆虫是这个星球所有动物当中最为繁盛的一个纲”“昆虫会占据统治地位,拥有超过半数的投票权”,这两句话在材料一中含义相似。

B.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非常讨厌昆虫,材料一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昆虫无处不在,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C.两则材料在向读者介绍昆虫的生存环境、昆虫的成就、昆虫的飞行之谜时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科普内容通俗易懂、具体可感。

D.两则材料科学严谨,详细的研究数据,以及“大约”“似乎”“差不多”等有分寸感的限制语,都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3.下列选项,最能支持材料一第三段说明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生物学家波里捷说:“一个深入研究昆虫世界的奥秘的人,他将会为不断发生的奇妙现象惊叹不已。”

B.通常在干旱年份,东亚飞蝗越冬产卵量高。如果第二年春季雨水丰富,温度回升快,其种群密度会迅速扩大。

C.生物学家发现,在人类编织出渔网的几百万年前,石蛾幼虫就在用织成的网捕捉其他生物了。

D.人们根据蚊子嗅觉传感的原理,发明了“可燃性气体检测报警仪”,用于矿井瓦斯监测和火灾报警。

4.两则材料都有关于昆虫飞行的阐释,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好的科普文具有趣味性,请结合材料一中第四、五段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逆流而上

李苇子

我家花牛将最后一棵麦草吃光的那个下午,日头还很高,父亲就从河边回来了。我告诉他花牛将麦草全吃完了。父亲眯了卧在栏里的花牛一眼,没吱声。他快速走进西边的仓房,再次出现时手里多了一支手电筒和一捆麻绳。

“爸,是要把花牛勒死吗?”

“被绳勒死要比被刀捅死好受点吗?”

父亲不语。他挥挥手让我跟他走。我问去哪儿。

“河边。”他说。

我们村地处几条大江的下游,由于地势太低,水患是这里常见的自然灾害。洪水说来就来。夜里,由凡位水性好的小伙子组成的护卫队守在坝子顶上,一旦洪峰越过坝子,他们便拼命敲响手里的铜锣提醒人们紧急避险。避难所是村小学教学楼。村委会成员已把二楼的教室收拾好了,水泥地上销了一层厚厚的麦草以供人们打地铺。

三天后,水位不再上涨,又熬了两天,洪水开始消退。撒水后的村子一派衰颓之气,满街尽是泥沙,死狗、死猪、死羊、死牛遍地都是。庄稼地里的情形更是惨不忍睹,所有农作物全倒伏于地,通身呈灰褐色,像战场上纵横交错的尸体。

我问父亲打算如何处理花牛。父亲兀自蹲在院子里将烟袋锅子砸出巨大声响。过一会儿,他起身去仓房找出一根扁担出了门。二十来分钟后,他挑着一担麦草回来了,那是学校二楼铺地用的麦草——全村仅剩的一点草料。

母亲让父亲赶紧拿个主意,别耽搁,王小毛家的牛卖了四百多块,我们家花牛身更大,还是母牛,咋也能卖个五六百,等它饿死就一文不值了。我盯着父亲离去的背影,知道他已做出了某个决定。

我跟着父亲来到河边。父亲喊了一声哥哥的名字。

“爸,我们到底要去哪里呢?”我问父亲。

父亲不回答,嘱咐我们坐稳,便发动马达逆流而上。

半小时后,父亲靠岸泊了船。约莫走了两袋烟工夫,来到一座破败的院落前。这里原本是一座兵营,后来部队转移到其他地方,兵营就此空下来,再也无人问津。父亲围着牲口棚转了一圈,叹口气,指指地上的几根麦草说,“有人赶在我们前面来过了。”此刻,我终于搞懂了他的意图。

次日清晨,父亲在拆西边那间仓房的顶子,要拿上面的麦草喂牛。站在一旁的母亲幽怨地看我一眼说:“这些草最多能撑一星期。吃完这些草,你就别闹了。那不过是头牛,再亲也没有你爹妈亲。”

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除了上学之外,我唯一的工作便是放牛。某个下午,几头牛如商量好了似的,一起溜进同一块豆田,啃光了半亩大豆苗。那几个孩子遭到了家长的责打,还被逼着上门给那家人赔礼道歉。我家花牛是唯一一头没去糟蹋庄稼的牛。

一星期后,仓房顶子的麦草也被花牛吃完了。母亲给我煮了一碗荷包蛋,让我听话,别闹腾。明天早上我父亲会把花牛送到县城。我知道县城代表的含义。

晚上,我蹑手蹑脚来到牛棚,划亮一根火柴,借着微弱的光见卧在地上的花牛正用水汪汪的眼睛盯着我,①我看到了它眼里的自己,一个小小的黑点,擎着一星光芒。我牵着它悄悄走出村子,来到河边。花牛将脑袋埋在河面上,喝了一气清水,它将水砸出悦耳的脆响,就像它还年轻力壮一样。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硬毛刷蘸满水,开始给它刷毛。一小时后,我牵着干干净净的花牛慢慢往回走。它的脚步异常轻快。突然,一个念头炸雷般在我面门上劈开。我几乎是贴着它的耳朵告诉它——

“你自由了,赶紧逃命去吧。也许,你能走到有草的地方。”

花牛纹丝不动,很安静地看着我。我用力在它屁股上拍了一掌,让它赶紧走。它还是那样茫然地盯着我。

“快点滚,”我几乎在咆哮了,“不滚等着挨刀子吗?”

这时一束手电筒光突然刺了过来,是父亲。

“你以为这样能救得了它?”父亲走到我面前说。

“爸,咱就留它一条命吧。”

“慢慢饿死更难受,还不如一刀给它个痛快。”

“也许别的地方还有草。”

“广播里都说了,全县受灾面积达到了百分之百。”父亲说,“除非我们把花牛送到一百多公里外,你去送吗?”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全家就起来了,我们牵着花牛来到河边。父亲拽着绳子在前面拖,哥哥和母亲在后面推,三人联手将花牛弄上了船。我看到进了舱的花牛突然倒了下去,似乎刚刚已经用光了它最后一丝力气。

昨晚回到家,父亲开始宣布自己的决定——他要把花牛送到寒葱沟,那是上游,又是山区,大概不会受灾。只是,这样一来他就要逆流而上行驶一百八十公里。好在,洪水差不多已经完全消退了。然而,水路不同于旱路,旱路有路标,水路没有。我知道,每一个岔口都有可能将父亲引入歧途。

天渐渐亮起来,河流由夜晚的玄色变为清晨的墨绿,此时没有风,水平静得像面镜子,一缕缕薄薄的雾气纱幔般悬浮于河流之上。偶尔,有一条鱼调皮地将脑袋探出水面,似乎在跟人类玩捉迷藏,有只早起的凤头百灵鸟不知躲在什么地方,啾啾地叫着,调子凄清悠长。

最终,在一连串紧凑的哒哒哒声和一阵浓烟过后,船启动了。父亲坐在船尾抓着油门控制把,傲然地盯着正前方的河流。始终卧在船舱里的花牛艰难地扭过头来,很虚弱地冲我们叫了一声。在淡蓝色的雾霭中,父亲和花牛的背影很快便消失不见了,②那马达声也像一串省略号渐渐沉了下去。

(摘编自《人民文学》2024年2月,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灾导致作物毁灭,花牛的生存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压力。

B.父亲“将烟袋锅子砸出巨大声响”,此处细节可见父亲在处理花牛问题上的纠结矛盾。

C.“我”打算放花牛逃生,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抉择,也体现了一颗童心的可贵。

D.父亲也深知长途跋涉风险重重,但最终因不忍我伤心而决定送花牛去寒葱沟。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写父亲拿出绳子让“我”误以为要勒死花牛,既营造了紧张的气氛,也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衬托是小说常用手法,本文写王小毛家卖牛、母亲急于卖掉花牛及对“我”的抱怨,意在衬托“我”对花牛的感情之深。

C.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细腻而诗意,暗示了花牛可能继续生存的希望,同时表达了我们对父亲此行安全的隐忧。

D.小说以第一人称细致讲述天灾背景下的故事,并以儿童视角直面困境中的生活,真实自然,有强烈的感染力。

8.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富有意味,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两次写到父亲“逆流而上”,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这样写的文学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汉王遣张耳与韩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破代兵,禽夏说。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咸安君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①说成安君曰:“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愿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曰:“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之。’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想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 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不听广武君策。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泜水上,禽赵王歇。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材料二:

战失其道,未有不败者;战得其道,未有不胜者。胜则破竹之势成,迎刃之机顺矣。自此招揽豪杰,部署长吏,抚辑人民,收按图籍,颁布教章。所谓略地也,顾其策何先? 曰:是有机焉!蹈之而动耳,不烦兵也。

李左车之对淮阴②也,曰:“将军虏魏王、禽夏说,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余万众,威震天下,此将军之所长也。然众劳卒疲,其实难用。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为将军计,莫若按甲休兵,遣辩士奉咫尺之书于燕,暴将军所长,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

(节选自《乾坤大略》)

【注】①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后,韩信对他以礼相待,虚心求教。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②淮阴:指淮阴侯韩信。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今A韩信兵B号C数万D其实不过E数千F能千里而袭G我H亦已罢极.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爨,指灶,《项脊轩志》中的“迨诸父异爨”指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B.麾下,文中指部下,其中的“麾”与“麾之即去”中的“麾”意思不同。

C.儒者,指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以后泛指一般的读书人。

D.按,文中指收拾、放下,与成语“按图索骥”中的“按”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左车认为韩信进攻的锋芒锐不可当,他请求成安君一定不要出来应战,而是由他率领三万奇兵对敌。

B.李左车的建议未被成安君采纳,成安君认为韩信军队势弱,如不出战,诸侯会认为赵国胆怯,进而轻视并讨伐赵国。

C.李左车认为韩信很快就打败了赵国二十多万大军,威震天下,但是士兵们已经疲惫不堪,实际上难以再战。

D.李左车建议韩信按兵不动,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书信到燕国去,展示自己的长处,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路绝其辎重。(4分)

(2)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4分)

14.李左车分别为成安君和韩信献策,这两种策略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西江夜行

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夜漫漫,故人难寻,诗人举目远眺,见江水澄澈,月色皎然,触动了思乡之情。

B.“悠悠”声调绵长,显天地空旷而苍茫;“切切”音韵短促,表思乡之情深切难遣。

C.诗人舟行于湍急的江流,念及家乡,顿生愁情,久坐中不觉被夜露打湿了衣襟。

D.从江潭夜月写到寒露渐生,再到汀州鹤鸣,诗歌意境清幽静谧,格调清淡高雅。

16.同样写到“鹤”的意象,但《西江夜行》与下列诗句中的“鹤”在表情达意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心同野鹤与尘远,诗似冰壶见底清。(韦应物《赠王侍御》)

晴空一鹤持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 , ”两句评价屈原的文章言近意远,引类譬喻含义深刻。

(2)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 , ”都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垠的磅礴气势。

(3)古诗中常用鸥鸟表现物我相谐的景象,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繁花》对上海话的引入不仅表现在方言词语、句式的点缀,更倾向于营造沪语氛围,呈现“江南语态”的气韵。比如写梅瑞接触了老板阿宝后,决意与沪生分手,二人对话如下:

梅瑞说,我与沪生的关系,告一个段落,可以吧。

沪生说,跟四川路男朋友,预备结婚了。

梅瑞摇手说,我想静一静。

沪生不响。

梅瑞说,以后,我做沪生的妹妹,可以吧。

沪生说,可以。

梅瑞说,妹妹对哥哥,可以讲一点想法吧。

沪生说,可以的……

梅瑞的寥寥数句,是娇嗔嗲语,是幽怨婉转,是欲言又止,是“有礼有节”表明心意;而被拒的沪生也自然意会,“不响”的静场处理,婉曲意深。在《繁花》中作者使用了千次以上某某“不响”的形式,紧张又舒缓地表达出人与人之间有节制的微妙关系,而这种需要延时揣摩的内在语义,正是作者所营造的美中带刺、柔中含韧的“江南语态”独特的腔调与味道,上海的城市记忆、世相风俗,上海人的典型形象都在作者创造的方言语码中得到了复生。正如作家张辛欣所言,《繁花》具有“优雅之野心”,是“当今几乎不可能出现之文体”。

18.上文引自小说《繁花》的对话中,梅瑞对沪生的称谓,从直呼对方名字到称其为“哥哥”,产生了微妙的“弦外之音”。请简析该段对话中人称转换产生的独特效果。(4分)

19.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句是(3分)

A.米考伯先生的事,虽然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但是由于过去有张“契据”什么的,所以依然还有纠葛。 (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B.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加来道雄《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

C.(林黛玉)口里说着,将手里的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宝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嗳哟”了一声。 (曹雪芹《红楼梦》)

D.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 (鲁迅《祝福》)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语言文字周报》日前评选并公布了2023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i人/e人”( )。该流行语源自一项名为MBTI的人格测试,简言之, ① ,而“e人”指性格外向的人。年轻人热衷于以此探讨彼此的性格特点,在彰显个性的同时尝试理解、接纳他人,在( )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社交关系。

科技飞跃拓展了社交的边界,却也曾让不少人“卡”在线下人际交往的困境中。但随着对“i人/e人”认知的深入,年轻人的社交恐惧症似乎正在减轻。“i人”向内寻找,拥有丰富的独处沉浸式体验;“e人”向外连接,具备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他们只是动力启动方式不同, ② ,优点有时会成为缺点,反之亦然。勇于撕掉人格标签,摆脱社交焦虑,你会( )——原来只要具备基本的社交礼仪,“i人”和“e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与外界互动。

你是“i人”还是“e人”? 回过头来看这个问题,答案并没有那么重要。所谓人格类型,对于你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③ 。

20.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在特定语境中,“褒贬转换”的语言现象常会产生妙趣横生、独具感染力的文学效果。如“显眼包”。请在以下词语中任选一个,用“褒贬转换”法写一段话,50字左右。(4分)

狡猾 聪明 贪婪

示例:

(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3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榜单中,排名第二的“显眼包”原指过分张扬、爱出风头。在网络社交语境中,该词以戏谑的方式赞美敢于展示自我、不惧他人眼光的行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太原市2024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一)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3分) C(“昆虫就对其他物种的进化起重要作用”于文无据)

2.(3分) B(“许多人非常讨厌昆虫”错误;材料一也并非“针对这种看法”才给读者进行科普)

3.(3分)C(材料一第三段的说明内容是“昆虫也许很小,但它们的成就是绝对不容小觑的”。A项强调昆虫世界的奇妙现象,B项介绍蝗灾产生的原因,D 项是人类对昆虫特点的利用,均无法支持这一内容)

4. (4分)

①材料一侧重阐释昆虫飞行的意义,如汲取植物上端的营养、避开地面上的天敌、扩散到更好的地方、更好地进行配偶选择等。

②材料二侧重阐释昆虫飞行的原理,结合昆虫的身体结构以及翅翼的构成、形状、拍振过程等,对昆虫飞行的原理进行解说。

(每点2分)

5. (6分)

①与读者对话。如“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思维实验吧”“也许这么说你更容易理解”,与读者对话,亲切自然,有趣味性。

②打比方。如“生物多样性联合国”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趣味盎然。

③拟人手法。如“昆虫远远地看着”“远远地目送”一句,用拟人手法将昆虫与恐龙作比较,体现昆虫的出现时间之早。画面感强,富有情趣。

(每点2分)

6.(3分)D(“最终因不忍我伤心”错,父亲最终的决定不仅是因怕我伤心,更是出于自己的良知、对花牛的善待)

7.(3分) B(“意在衬托‘我’对花牛的感情之深”错。文章交代王小毛、母亲卖牛是想表现灾荒年代人们的生存困境,卖牛是迫不得已)

8. (4分)

①这句写划着火柴的“我”映在花牛眼睛里的样子, “擎着一星光芒”意味着“我”能带给花牛继续生存的希望。

②作者将马达声形象地比作省略号,不仅突出马达声渐渐消逝的特点,而且花牛的未来会怎样,也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每点2分)

9. (6分)

①文章两次写“逆流而上”,与题目相照应,且构成情节上的转折。

②父亲面对天灾,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逆流而上”,想方设法寻找麦草,保护花牛,给予它生存的希望,体现了父亲善良的人性,对生命的呵护。

③面对水灾造成的生存困境,全家人团结一致, “逆流而上”,体现了人们在灾难面前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主题。

(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 (3分) D F H

11. (3分) B (“麾下”在文中指的是军旗下)

12. (3分) B(“轻视”错,文中的意思是“诸侯会轻易地讨伐赵国”)

13. (8分)

(1)希望您暂借我三万奇兵,从小路去拦截他们的粮草。(关键点:“假”“间”“绝”“辎重”)

(2)现在让疲惫不堪的士兵驻扎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燕国如果不投降,齐国又在边境上加强防御以自保,这就是将军的短处。 (关键点:“罢弊” “屯” “拒” “此……也”)

14. (3分)

①给成安君的策略:避敌锋芒,攻敌弱点。②给韩信策略:避己之弱,示敌以强。

(一点 1分, 两点3分)

15. (3分)C(“湍急的江流”错, 应为“水波清澈荡漾”)

16. (6分)

①张诗写水中汀洲“仙鹤”的一声鸣叫打破了夜的寂静,让诗人心惊不已,倍感孤寂,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②韦诗写野鹤生性孤高,远离尘世,表现友人闲逸淡泊的高洁形象,象征超尘脱俗的隐逸情怀。

③刘诗写振翅高举的“仙鹤”在秋日晴空冲霄直上,寄寓了诗人奋发有为、昂扬向上之志,体现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每点2分)

17. (6分)

(1)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2)吴楚东南 乾坤日夜浮

(3) 示例: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万里归船弄长笛 此心吾与白鸥盟

(每空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 (4分)

①《繁花》中的对话直呼其名,拉开了对话双方的情感距离,更能表现出准备分手的梅瑞对沪生情感的淡化疏离。

②以兄妹相称,既委婉地表明了两人的关系,也为自己“讲一点想法”做了情感上的铺垫。(每点2分)

19. (3分) D(“江南语态” “祝福”表“特殊称谓”。A项表“强调”, B项表“特殊含义”, C项表“引用”)

20. (3分)

示例:名列榜首(拔得头筹) 求同存异 豁然开朗(恍然大悟)

(每空1分)

21. (6分)

示例:①“i 人”指性格内敛的人 ②人格并无优劣之分 ③并不起决定作用(每空2分)

22. (4分)

示例:(1) 母亲生气了,她举起了拳头。但我用狡猾的眼光察觉,她只是吓唬我,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2) 小明不小心砸了玻璃,但说是别人砸的。老师批评道: “你可真聪明啊,砸了玻璃还赖在别人身上。”

(3)清晨的校园中,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同学们正在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琼浆,尽显新时代青年的模样。

(情境合理2分,“褒贬转换”正确2分)

四、写作(60分)

围绕“敢于展示自我”立意,可以从个人、国家层面思考展示自我的意义、途径等。其他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汉王派遣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北攻击赵国、代国,攻破了代国的军队,擒获了夏说。

韩信和张耳带领数万军队,想要向东攻下井陉,攻打赵国。赵王和成安君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他们,就集结重兵扼守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军队。广武君李左车给成安君献上计策说:“我听说汉将韩信已经渡过西河,俘虏了魏王,擒获了夏说,决计要攻下赵国,这是乘胜而远离国土的战争,进攻的锋芒锐不可当。我听说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士兵就面有饥色;临时打柴割草来做饭,军队就经常吃不饱。如今井陉的道路狭窄,无法通过并行的两辆战车,骑兵不能排成行列前进,行军前后绵延数百里,那种形势下军粮一定是排在部队的后面。希望你暂借我三万奇兵,从小路去拦截他们的粮草;您要深挖战壕,高筑营垒,拒不出战。他们向前进无法交战,向后退无法回去,我率领奇袭部队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野外劫掠不到任何粮食,不出十天,两位将领的首级就能送至您的帐前。希望您认真考虑我的计谋。否则,一定会被这两个人所俘虏。”成安君是个儒者,经常宣称正义的军队不能使用诈谋诡计,说道:“我听兵法讲‘兵力超过敌人十倍便可以包围他们,超过一倍便可以交战。’如今韩信的军队号称几万,事实上不过数千人,又千里跋涉来袭击我们,也已经精疲力竭了。现在面对这样的敌人还退避不出击,以后假如遇到更强大的敌人,我们依靠什么来抵抗呢?诸侯会认为我们胆小而轻易地前来攻打我们。”因而他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策。韩信派人暗中探查,知道广武君的计策没被采纳,回报情况后,韩信大喜。于是就率兵攻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上斩杀了成安君,擒获了赵王歇。

材料二:

如果违背了作战规律,没有不失败的。如果遵守了作战规律,就没有不取胜的。胜利之后,势如破竹的态势就可形成,迎刃而解的时机也会随之而来。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招揽豪杰志士,设置各级官吏,安抚体恤百姓,接收和查验地图和户籍,颁布教令与法律。这些所谓的攻取土地,首先需要考虑什么策略呢?回答是:这是需要时机的,只要遵循作战规律去做就可以了,并非都要动用武力。

李左车对淮阴侯说:“将军俘虏魏王、擒获夏说,不到一个早晨就打败了赵国二十多万大军,威震天下,这是将军的长处。但士兵们疲惫不堪,实际上难以再战。现在让疲惫不堪的士兵驻扎在燕国坚固的城池之下,燕国如果不投降,齐国又在边境上加强防御以自保,这就是将军的短处。为将军计议,不如按兵不动,派能言善辩的人带着书信到燕国去,宣扬将军的优点,燕国一定不敢不听从。燕国一旦服从,然后往东进攻齐国,即使有智者也不知道该为齐国出什么计策。

模拟考试 生活 试题 高三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