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玮:未来学校教育的5个猜想

应试教育 2024-04-09 13:00:14 33

原标题:万玮:未来学校教育的5个猜想

【万玮专栏】

未来学校教育的5个猜想

作者|万玮(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

知乎上有一个帖子:在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读书是一种什么感觉?很多学生留言说,平和的自由度很大,在这里能结识各种有趣的人,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生对平和的这些感受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我们对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深入思索。对于未来教育,我有五个猜想。

01

猜想一:

学校真正成为“学”校

学是学习,校是学堂,学校就是学习的地方。当今教育的一大误区就是太过强调“教”,殊不知,“教”的目的是“不教”。什么时候可以不教?学生学会了、出师了,可以独立闯荡江湖了,不必再依靠教师,而完全依靠自我学习的时候。

未来世界里有“教”吗?也许有,但很少。而“学”无处不在。

学校就是要以“学”为中心,创设各种平台与环境,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现今的学校制度是以“教”和“管”为中心的,在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样的制度有其合理性,但进入教育的个性化发展阶段之后,这样的制度效率就太低了。

所以朱永新教授说,未来学校的形态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学校将成为学习中心,学生按需自主选择所学内容与学习进度,同时,不同的学习中心将资源共享,相互联通。在海量的资源面前,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学校最应该重视培养的能力。

02

猜想二:

核心学科只有两门

未来学校如果要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提升“学”的能力,势必要在学科设置上做减法。假如只有三门学科是必修的,你会选哪三门?如果再砍掉一门,只允许保留两门学科,那这两门学科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如果剩三门学科,那便是体育、阅读与数学。如果再砍掉一门,我选择砍掉数学。我读大学时的专业是数学。学数学可以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我发现那些数学好的人往往天生逻辑思维能力就强,他们即便没有学数学,思路照样非常清晰。为什么保留体育与阅读?因为体育使身体强健,阅读使精神丰富。这两门是基础,学生若对其他学科感兴趣,可以自己学。

03

猜想三:

美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各学校“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有人请我发表看法,我就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美育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我在那篇文章里说道:“美国教育学家莉莲·卡茨(Lillian Katz)教授认为,大多数学习活动都在三个层面进行,分别是知识、能力与气质,而气质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大家都知道,人类社会崇尚真、善、美,这三者呈递进关系。有人总结移民海外的家族的演化:第一代学制造,第二代学金融,第三代学艺术。可见,在物质条件得到改善之后,美育是人的精神追求。我想,把孩子培养得美一些,培养得有气质一些,孩子的一生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04

猜想四:

教育的广度比深度更重要

我认为人才培养就像一个大写的“T”字。先写一横,代表广度,后写一竖,代表深度。在确定职业道路之前,孩子一直在写那一横。我们应让孩子注重人生的广度,多接触一些学科,多经历一些事情,对自我多一些认知,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这样在确定职业方向的那一刻,也就是选择职业的时候,孩子才可以精准地在那一横中找到一个点(这个点既是自己的兴趣点,也是自己的优势所在)。从这个点开始写那一竖,就一定可以写得很深。

只有那一横写得足够长,孩子才能精准地找到那个点,然后把一竖写得很深。也就是说,广度决定深度。我们现在的教育,那一横太短,而且很早就让学生开始写一竖。人生真正发力,应该是从写一竖开始。

05

猜想五:

我们可能是孩子的桎梏

世界多变,我们总是担心下一代无法适应。这种担忧代代相传。可真实的情况往往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滩上,一代更比一代强。

人类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纵观人类历史,黯淡无光的时刻数不胜数,那些浩劫、炼狱,磨炼了一代代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创新与发展无处不在,适者生存,年轻一代总是比我们更能够适应世界的变化。

李宗盛有一首歌《希望》,大意是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其实不是孩子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孩子。学校和教育并不是天然如此、理应如此,离不开、改不动的是我们,而不是孩子。离开我们,孩子们可能生活得更好。

本文节选自源创图书《教育只有一个主题》,万玮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源创图书授权发布。

作者简介:万玮,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校长。2006年“上海教育年度十大人物”,教育部“国培计划”首批班主任专家库成员。著有《班主任兵法》《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计》《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教师的五重境界》《学校管理的本质》《教育只有一个主题》《家长有远见,孩子有格局》等,畅销超百万册。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学科 什么 能力 教育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