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标识”审题分析与例文导写

应试教育 2024-04-02 20:00:11 50

原标题:【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标识”审题分析与例文导写

来源:顺德一中

原标题:

收藏!顺德一中2024届高三一模标杆作文赏析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古代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提到的“长安”,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也是一个文化标识。标识,是一种让人识别的标记,体现事物特征,凸显自身形象,帮助识别记忆;标识也是一种文化符号,一个精神载体,一条情感纽带……同时,事物的标识也伴随着时代不断沉淀、演变、发展。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本次作文题关联的是本试卷古代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材料。通过材料中提及的“长安”这一地理名词,引出“标识”这一饱含历史文化意味,而又具有现代价值的话题。题目由“长安”而起,但绝非止步于“长安”。“长安”首先是一个地理名词,题目中“以诗为径,畅游长安”的表述,以及“‘长安之旅,文化传承’研学体验活动”的情境创设,让考生对长安“也是一个文化标识”的理解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引出更广泛意义的“标识”这一话题。

接着,材料以“是什么”的表述帮助考生丰富对标识内涵的理解。“标识,是一种让人识别的标记”,这一表述突出了标识所具有的“让人识别”这一属性,为什么能够“让人识别”呢?因为标识能“体现事物特征”,所谓“特征”,就是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当标识“体现了事物特征”,那么事物自身的形象也就得以凸显,也就达成了事物能被人识别记忆的效果。在关于标识的内涵表述中,蕴含着一种写作的思维逻辑,那就是,标识是帮助我们识别进而了解某种事物的特有标记。标识是认识事物的触发点,最终指向的是标识背后的事物本身。例如“长安也是一个文化标识”,作为标识的长安,是我们辨别、认识、了解中国文化的独有标记、符号。当然,作为以长安为标识的中国文化理解还可以展开得更具体一些,例如盛唐气象、诗意传统等。结合材料表述,标识,是一种让人识别的标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理解事物。而事物,可具体,可抽象,例如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传承在无数工匠大师身上的技艺,都可视为我们理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文化的标识。又或是儒家学说的某一句经典表达,某一古典音乐,某一建筑,等等,都可认为是一种标识。

再接下来,材料用“同时,事物的标识也伴随着时代不断沉淀、演变、发展”提示考生“标识的发展性”,进一步拓宽了考生的对标识的认识与理解。标识的意义不是固化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例如长城这一文化、精神标识,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意义阐释,也会呈现不同的中华文化与精神理解。由此可见,题目具有较大的开放性。选取何种标识体现事物、阐释事物内涵,完全由考生的思考决定。题目关联了古代诗文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材料里“长安”,可能考生对标识的理解认识更多会倾向于文化层面,但其实对事物标识的理解认识是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生活层面的标识,如各地地标,鸟巢水立方、长江大桥、上海外滩、西湖雷峰塔、桂林山水甲天下、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此外一方水土一方人,还有语言、饮食、风土民情也应该可以是一种标识。

在具体写作中,考生只要通过对某一个具体标识的特征的揭示阐释,进而呈现对某一事物的深刻认识,就可以认为是精准地理解了标识的内涵。这是判断考生审题是否理解精准透彻,思考是否深刻的重要标尺。对此,考生要明确具体的标识是什么,这一标识具有怎样的特征,标识具有的这些特征如何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解某一事物。例如,可以说中国结是一种标识,是一种文化符号,其造型优美、寓意丰富,体现的是中国式审美的浪漫与无穷的智慧;黄河是一个标识,一个精神载体,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路汹涌奔腾,气势磅礴,体现的是锐不可当、一往无前的民族精神;唐诗宋词是一种标识,一条情感纽带,不管身处何方,在唐诗宋词的吟咏中,总能梦回唐宋,情归华夏。“……”的存在,意味着考生可以不断延伸思考,丰富标识的内涵理解与意义阐述。在此基础上,考生还可尝试不止步于简单的并列关系罗列,而能把更深刻复杂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例如,可说标识首先是一种文化符号,当某种文化在发展中积淀、内化,进而成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精神价值追求,不同的群体、民族因为具有共同的文化、精神认同,那么,不同的群体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标识、精神标识达成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标识就成为一条情感纽带。当然,考生可不拘泥于上述的逻辑关系理解,完全可以有其他的认识与理解,只要言之有理皆可。

立意:

1.莫忘前路,应时代之需。

2.浩哉标识,极目以观。

3.携标识上路,莫忘初心。

【考场佳作】

标而助识,载情常变

作者:顺德一中 高三1班 冉盈盈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长安,不仅成为一个地理名词,更成为一种文化标识,它帮助我们认识那个古老的中国,承载我们对于刚健文化的向往,而又随着时代的发展沉淀演变和发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标识,它帮助体现事物特征来促进我们的认识,承载情感又而随着时代常变。

标识,顾名思义,是一种能让人识别的标记,它能够体现事物特征,凸显自身形象,帮助识别记忆,正如广州电视塔“小蛮腰”成为广州标识,体现广州创新拥抱发展,时尚年轻有活力的城市品格,帮助我们识别记忆广州这座城。又如北京冬奥会会标中的“冬”采用艺术手法,形似一位运动健将正流畅滑行,体现冬奥会鼓励运动、淬炼坚韧品格的主旨,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冬奥会,记住冬奥会。由此,标识可以是一个建筑,可以是一个图案,甚至可以是一组广为流传的热词,真正重要的是它与主体之间生动联系,能够凸显事物形象,并帮助我们识别记忆。

这种标识不仅局限于物,而升华至神。标识成为烙印在事物上的一个图腾,让其背后的精神或情感得以展现。至此,标识便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个精神载体,一条情感纽带。我们常说我们是“龙的传人”,“龙”便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识,象征中华民族雄壮昂扬的精神品格。我们也在归有光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中感受他对亡妻的苦苦思念。“枇杷树”便成为了一条情感纽带,一端连着他,一端牵着亡妻,标识着穿越生死时空的怀念。从这些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标识也可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个精神载体,一条情感纽带,这是超越物象的升华,是标识的生动阐释和更深层次的演绎。

但是,我们也需认识到,既然标识体现事物特征,那当事物随着时代发展变迁,其特征会不断变化,标识也就会随着时代不断沉淀,发展。正如长安这一文化标识,当历史长河上的人们对它的认识变了,它的内涵也日益丰富,不断沉淀和发展。科举兴时,它是无数考生奔赴梦想的“一日看尽长安花”;故国破时,它是凝聚国仇家思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而今日,它成为我们对古老文化的向往的情感载体,是丰满的精神故园。长安在变,时代在变,标识也在变。

而回归己身,我们的标识是什么呢?是青年身份,它帮助社会大众更好地认识记忆我们这一群体,也承载了“少年强则国强"的期待。在此时代宏图之上,我们当不负青年标识,绘就青春亮色,点亮文化符号。

点评

作文得分:56 分

简评:

本文综合运用材料,对材料理解透彻,审题精准。开头段由“长安”一词的论述引出核心话题“标识”,继而由材料中提示的内容提炼出文章的核心层次,作为文章主体段落展开对“标识”特征及内涵的解读和论证,由“标识”是事物特征的展现到“标识”是事物精神或情感的体现,层次清晰,逻辑分明。各处事例论证贴切而具体,如以“广州小蛮腰”的标识深刻解读了广州的城市品格,以“冬”的艺术字体解读冬奥会的精神,以“龙”解读民族文化等等。

本文亮点在于思维方面,体现学生个性化思考。如第二段结尾阐释“标识可以是一个建筑,可以是一个图案,甚至可以是一组广为流传的热词。”

指导老师:杨柳

备注

顺德一中冉盈盈同学在2024年佛山市高三一模考试中,语文作文被评为阅卷标杆文。

分析 作文 标识 文化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