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令人窒息的中小学生“厕所社交”,我才知道为什么好学生会被送到精神病院
谁能想到,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比咱们那代好上许多,但每天一点自由都没有,最开心快乐的地方竟是在厕所。
作者:洞见
来源:洞见(ID:DJ00123987)
01
何为厕所社交?
课间十分钟,孩子们走不进操场,不能在走道里停留,甚至在教室里也只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
被逼无奈之下,孩子们只能躲进厕所里社交、放松。
来自海淀的妈妈小林说,儿子的很多朋友都是在厕所结识的。
班级里不让说话,他们就约着同学一起上厕所,在里面聊天,玩游戏,还偷偷吃零食。
一群小学生,躲在脏乱、充满异味的厕所,聊天、玩耍、吃零食,想想都令人窒息。
不仅小学,不少初高中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厕所。
高二女生徐涵自曝,上初中那会,无论上课或下课,班主任都会坐在教室后边“全天候”盯着。
课间十分钟谁都不许说话,必须保持安静,想上厕所了才能离开座位。
因为“厕所社交”,三年下来,徐涵只交到两个朋友,分别是同桌,以及同桌对桌。
上了高中,课间终于自由一些,但要是“运气不好”赶上老师拖堂,就连10分钟的喘息时间都没有。
谁能想到,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比咱们那代好上许多,住在上百万甚至千万的学区房里。
但每天一点自由都没有,最开心快乐的地方竟是在厕所。
想起浙大教授沈华清说过的一段话: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关在笼子里养大的。
幼儿园是笼子、小学初中是笼子、高中更是个笼子。
到头来,父母还责怪他怎么不会飞。”
在笼子里面养孩子,似乎成了当下教育的现状。
02
上个月,一位妈妈晒出一份寒假计划表。
孩子从早晨七点半起床,到深夜十点钟入睡,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除了要学习语数外,这个孩子还要学习编程、奥数、小提琴……
满满当当的课程安排,简直令人窒息。
当今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活得太压抑了。
李玫瑾教授曾对女儿这一代的幸福生活表示羡慕。
没想到,女儿却说:“是我们羡慕你们才对,你们太幸福了。”
李教授不解地问:“为什么?”
女儿回答:
你们大人感受不到我们的痛苦。
每天早上7点10分坐到教室,要坐到下午五点半,晚上回家写作业要写到十一点半。
妈妈,不是一天,是12年,连周六周日都被你们占上!
李教授听了很震惊,感慨道:“人不疯才怪呢!”
想起电影《阳光普照》中,大儿子阿豪品学兼优,高大帅气,是典型“别人家的孩子”。
就是这样一个如阳光般耀眼的少年,在某个极其普通的夜晚,整理好房间,从窗边一跃而下,自杀了。
原来,阿豪看似光鲜亮丽,实际就像一台装在“笼子”里的摆件。
他每天按部就班地上学、学习,没有自己的喜好,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毫无生命力。
父亲曾把自己视为宝贝的笔记本送给他,上面赫然写着“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但阿豪至死也没在笔记本上写过一个字,因为他的全部时间都贡献给了学习,根本没有空间留给自己。
因此,在他考医学院失败后,他的人生一下子就崩塌了,只能用死亡把自己封印在了最好的年华。
一个孩子要健康、快乐地长大,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链接。
与同伴的链接,与自然的链接,万事万物的链接。
这些链接既是他们价值感的来源,也是情绪和压力的发泄出口。
可是,如果孩子的世界没有娱乐,没有自由,只剩下停不下来的学习和摆脱不掉的压力,他们身心发展会受到严重阻碍。
最后我们的孩子,就只能在无尽的痛苦和压抑中,耗光生命的活力。
在笼子里养孩子,不疯、不病、不成魔才怪。
03
《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有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我国18岁以下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28%。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
前段时间,儿童精神科医生林红,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说:
开学一个多月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儿童精神科就已人满为患。
旁边的等待椅上,坐满了年纪尚小,却双目无神的孩子们。
这里面,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来自各个名校,有很多都是周围人眼里的学霸。
心理专家陈瑜曾在《不被理解的少年》中写过一个真实案例:
女孩蓁蓁在一所全国重点高中读书,还是文科重点班。
她从小就是个特别自律的孩子,甚至到了病态的程度。
“如果看到别人在学习,看书或者做题,而我没有,心里就会慌张。”
小学一年级开始,蓁蓁就开始做计划表,将自己的日程精确到每个小时。
高中学校管得很松,但同学们为了分数,会不由自主地“卷”起来。
有次放假,蓁蓁每天早上4点就起来,学到晚上12点才睡,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半个月。
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蓁蓁竟然甘之如饴——那是一种偷学的窃喜。
尽管如此,父母还是不满意,他们希望她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努力。
结果到了高三,蓁蓁的情绪越来越难以控制,压力上头时,拿笔都在手抖。
最后,医院诊断结果为:重度焦虑和强迫症,有比较严重的躯体化表现,还伴有中度双相情感障碍。
可怕的是,在蓁蓁所在的重点班,像她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一个班级45人,有将近10个同学有心理问题,或者身体状态差,没办法承受学习的负担,最后只能休学。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说过:
当一个池塘的水出了问题,池塘的鱼再怎么长都可能会出现问题。
被困在笼子里的孩子,永远生不出强健的身体和坚韧的灵魂。
一根轻飘飘的稻草,就能把孩子打倒在地;
一场稍微滂沱的风雨,就能把孩子彻底击溃。
04
40年前,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曾经拍下了一组广为流传的照片:《你好小朋友》。
他用最真实的色彩,记录下了80年代中国孩子的一代童年。
那时候,下课之后,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冲到操场上,大家三五成群、嬉闹游玩;
哪怕是简单的老鹰捉小鸡,也可以疯玩一个下午。
那时候,没有上不完的补习班、写不完的作业。
有的只是操场上、栏杆上孩子们矫健的身影和一张张生机勃勃的笑脸。
女孩子们虽然穿着花花绿绿的小裙子,但“野”起来,也不遑多让。
男孩子们,总是放学玩成泥猴,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到了夏天,就在榕树下弹珠子,在树荫下打闹,在海边捉小鱼,在池塘边捉泥鳅。
玩累了就往草坪上一躺,身上都是独属于大自然的芳香。
那些欢乐的时光,美好的课间,充实了我们懵懂的童年。
为什么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孩子反而抑郁得越来越多?
我想,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们被圈养在笼子里,早早丧失了活力和自由。
孩子的世界,不应该是苍白枯燥、单调乏味的,应该是自由自在、鲜活灵动的。
作为父母,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当下的教育环境;
但却可以通过感知孩子的内心,帮孩子建立与外界的链接,走出心理困境。
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建立与自然的链接。
被评为“中国榜样家长”的刘称莲曾提倡,家长要还孩子一片广阔的天地。
自女儿小学起,每周日她都坚持带女儿出门,全家一起去爬山,去博物馆,去公园,假期就带着孩子去旅游。
女儿深陷学业压力时,刘称莲曾带着她深夜飞往内蒙古,一起感受流星雨的震撼。
在刘称莲的培养下,女儿心态越来越好,最终成功考进北大。
作为父母,要尽可能的让孩子从书本中抬起头来,走到大自然中去,去奔跑、去运动,去尽情感受阳光和雨露,
亲近自然,是对生命最好的修复和滋养。
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热爱——建立与自己的链接。
看过这样一句话:
“当你的人生有一个爱好,你永远不会孤单,不会绝望,这真的很宝贵。”
这种爱好,不是父母强制报的兴趣班,而是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份热爱,将会是孩子释放情绪的途径,无聊时的寄托,前进时的力量。
心中有热爱的孩子,内心才会充满力量,对人生充满希望。
05
40年后,《你好小朋友》的项目组,曾对当年一位小朋友做了回访。
如今,已经成为医生的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觉得我当年真的是不负青春年少。
在那种教育环境下,我们真是有理想、有作为、有担当的一代,回想当年真是没有虚度时光。
跟我在读小学的儿子相比,我觉得我的小学生活比他们更有理想,更有追求,更快乐,更天真无邪。”
不禁令人深思。
孩子的童年,不应该被困在充斥着学业、压力、孤独的铁皮笼子里。
未来的社会,需要的也不是一个一碰就碎的脆皮青年。
孩子的人生,应该是广阔无垠的旷野,是洒满阳光和希望的稻田。
点个在看,与所有父母共勉。
作者 | 洞见
编辑|京教君
来源|洞见(DJ00123987)旗下专栏作家。洞见,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点分享
戳在看
求点赞
厕所 时间 初高中 自由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