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件难事吗?
当我们面临一道难题,
有人会说:“不会就难,会就不难。”
对于解决问题,这是一句堂而皇之的废话。
但不得不承认,它教会了我们面对“难题”的方法。
阅读,是一个难题吗?
对于许多人来说,答案是肯定的。且不说尚在认识世界,字词储备不足的孩子,即使是成熟的大人,也并不简单。更别提,世界上有太多轻松易得的快乐,“三分钟带你读完一本书”已经成了新的潮流。因此,陈列在书架上的许多书籍,往往只剩下观赏作用。
当然,阅读的人不在少数。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有没有一本书,一直放在你的“待读列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落满了灰尘,它仍旧在那里?
买回家时你满心欢喜,列好了每天读三章的目标,立志要啃完它——但直到现在,书签还夹在第三章。
其实,阅读的秘密,正在于“不会就难,会就不难”。
那么,是什么挡在我们与书籍之间,形成一道鸿沟或天堑?
首先,是面对“陌生”的神秘心理。
我们都听说过“舒适区”这个词,在自己自己周边的圈子里打转,与同样的人交际,重复做同一件事。就像是一个个圆形,圆内的事物能够让人轻松掌握,圆外的世界则充满着陌生,一条封闭的线,把熟悉和未知隔开。
回想历史中的神话故事,在祖先眼里,突如其来的灾害、不同往日的天象,因为尚且无法解释,所以总是充满神秘。在自然面前,我们如同大象脚下的蚂蚁,毫无头绪地忍受着突然落下的踩踏。直到启蒙运动拉开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时代,知识增加、技术发展,神秘的自然不再神秘。
阅读,也需要一场“启蒙”。只需要一点知识与技能,就能破除陌生与神秘。
其次,是面对“经典”的畏惧心理。
一本图书,少则几万字,多则几十万字。字词,是阻挡孩子们阅读的第一座高山。
突破了字词的难关,又在“经典”二字面前打起了怵。
其实,大多数“经典”作品在它们自己的时代,都是最通俗、最流行的娱乐。
诗经的风、雅、颂,是不同乐调的歌谣;
古诗词的平仄格律,是为了吟咏唱诵;
古希腊英雄史诗,是游吟诗人的席间表演;
古典悲喜剧,是大众的节庆消遣。
入选课本的宋词,在当时难登大雅之堂;
被称为“戏剧之父”的莎士比亚,虽然在舞台上大放异彩,但因为伶人身份,始终居于阶级下端。
那些笼罩着光环的经典,其实是古人的“电视剧”,承载着他们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然古人都把它们当作娱乐,我们又有何不可呢。
最后,是意义导向的教育方式。
阅读有意义吗?当然是有的。
一本书有意义吗?一个故事有意义吗?某个情节有意义吗?某句话、某个词有意义吗?
其实并不一定,而且因人而异。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思考“意义”是什么。
在词典里,它指的是“有价值、作用”。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价值”,只在乎“有用”。
阅读可以浸润心灵,但作为老师、家长、教育者,我们应该做的并不是告诉他们“意义在哪里”,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阅读的意义所在。
《情感学习:儿童文学如何教我们感受情绪》中,用一段段儿童文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儿童文学的历史,其实是儿童教育的历史。如今,儿童教育已经驶入了新的时代。
以《长袜子皮皮》的方式培养内驱力,引发阅读兴趣,带孩子寻找自我,成为了更好的教育方向;读完《柳林风声》,会期待他们的下一段历险;读完《我的妈妈是精灵》,会伤感地想象故事的另一种可能;读完《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期待米切尔·恩德真的永远讲下去……
乐趣永远走在意义的前面。没有乐趣,就没有真正的阅读,真正的意义。
阅读是件难事吗?
老师、家长、教育者能够做的,就是引导学生破除陌生心理与畏惧心理,以乐趣为导向,带孩子由浅入深,步入阅读的世界。让这件事不那么难,甚至变得简单。
让阅读变简单,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选用恰当的阅读材料,亲近母语正在路上——
在即将到来的第十八届儿童阅读论坛上,心和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益微青年(EV)创始人刘斌老师将带来0-3岁早期阅读分享会,从生命的起点,认识阅读。
作为国际安徒生奖评审,南京师范大学谈凤霞教授,会为我们提供最前沿的视角,一起听听国际大奖那些事。(延伸:2024“国际安徒生奖”短名单公布!来听评委分享)
跨越纸页,让阅读与艺术融合。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语文教育专家朱自强教授,首次携家人来到论坛现场——绘本界建树卓越的左伟老师,原创音乐领域展露头角的朱小鹤先生,将共同探讨绘本原创音乐的艺术品质与教育力量,以及家庭教育这一重要领域。
朱自强老师还将带来《通识性阅读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专题演讲,满满干货,让我们拭目以待~
时代 教育 意义 经典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