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高考志愿填报五大高危误区的措施
距离2016年高考仅剩三个多月,除了紧张的备考,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也已提上了考生及家长的议程。作为迈入大学的最后一只“拦路虎”,志愿填报常常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无从下手。那么在选择大学和专业之前,应了解哪些信息、避开哪些高危误区?对于精力有限的考生及家长而言,如何才能得有效地进行“场外求助”,打赢这最后一战?
措施一、密切关注各校招生章程
考生和家长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它包含高校全称、校址、层次、办学类型等重要信息,尤其是其中的录取规则。同时,还要重视专业招生人数及说明、对外语的要求、招收的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要求、学费标准、学历证书名称及种类、联系方式等信息。
措施二、高考改革新政要吃透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不少省市的二本三本合并录取进入实施阶段。从2016年起,广东、上海、辽宁、湖北、江西等地区也将陆续取消三本,这意味着二本中大量增加了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学生选择余地更大,机会也更多,但考试志愿填报的难度加大。
志愿填报专家指出,二三本合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二本批次的分数线会降低。考生可以参考往年三本省控线,来推算今年拟填报的二本招生院校或专业录取分,再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进行选择,挑选适合自己的院校。
措施三、真正了解专业内涵:望文生义后果很严重
选专业时应弄清每个专业的真正内涵,不要望文生义。例如,生物医学工程就常被误认为是“生物”与“医学”的简单相加,其实这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科专业,而非医学专业。信息资源管理也并不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而是与图书馆有关。
所以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看看它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或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一旦忽略这些问题,就很容易出现因为失误而造成的调档甚至落榜。就算顺利录取,但进入大学后若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也难免造成心理上的落差。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