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

上云记 | 浙大“最聪明”的图书馆是如何建成的?

大学 2024-05-11 14:00:14 39

原标题:上云记 | 浙大“最聪明”的图书馆是如何建成的?

“如果世界上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见过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图书馆之一的浙江大学图书馆,你会觉得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这句话,一点儿也不为过。

早在 2019 年,浙江大学就提出,“图书馆要与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目标定位相一致,结合自身发展规律,把分内之事做到极致。”在这一思想下,浙江大学图书馆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实现馆藏总量与结构不断丰富的同时,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工作,不仅有延长开馆时间、设立专门朗读区等充满“人情味儿”的举措,也有定期开放各类展览、提供咨询报告等支持学生拓宽眼界、学校创新发展的特色活动。

文传干载,不变的是锐意创新

浙江大学图书馆由紫金港校区的主馆、基础馆、农医馆、古籍馆、方闻馆和玉泉分馆、西溪分馆、华家池分馆组成,已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 92203 平方米,总阅览座位达 4369 席。

其中,古籍馆所收古籍上起宋代、下迄民国,四库齐备,善本众多。浙江大学图书馆在不遗余力保护和修缮这些古籍的同时,也在积极推进古籍数字化。这也是浙江大学图书馆近年来大力加强网络化和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一个缩影,其数字化文献资源居国内高校图书馆前列,且已接近国际著名高校图书馆的水平。

随着实现了各校区图书的通借通还应用,紫金港新馆综合预约、信息发布、特色资源库等 IT 系统的持续上线、数字化期刊与书籍的持续丰富,以及智慧图书馆智慧类应用的迭代需求,浙江大学图书馆原有的 IT 架构模式受到了管理、运维等挑战:

• 传统物理机,虚拟化,资源难以统一管理,物理服务器运维耗时耗力,阵列存储扩容遇阻,传统 IT 架构已无法满足应用的迭代需求。

• 在旧有设备上,只做到了服务器的虚拟化管理,各类数据库、缓存等组件还需要自行处理软件安装、高可用模式配置、性能调优、备份管理等,上手难度高,运维复杂。

• 云原生需求明显,目前很多应用提供商,如智慧阅览桌、移动图书馆等都提出底层需要容器承载应用,在教学实验科研等方面,师生也对云原生具有浓厚的兴趣。

浙江大学图书馆迫切需要这样一朵“云”:既能提供 IaaS 资源、又能提供丰富的 PaaS 资源,并且底层服务器能共用,最重要的是,满足容器场景以支撑整体业务系统及教学科研。

面对挑战,望向更远的未来

在明确的需求下,浙江大学图书馆很快与青云科技制定了“智慧图书馆私有云平台”的建设规划,计划把建成的私有云作为智慧图书馆的底层支撑设施,基于青云QingCloud 企业云平台的技术能力,实现 IaaS、存储(采用存算分离架构)、PaaS、数据库与中间件、容器等相关服务统一平台使用和管理。

浙江大学图书馆通过迁移、升级、新建等方式,在这朵“云”上运行面向教学科研的图书馆各类业务系统,以数据集成和服务集成方式为师生提供涵盖资源、空间、知识的一体化服务。

随着主馆落成,浙江大学图书馆在云上部署了全新系统,并把原部署在旧有设备上的移动图书馆、数据仓库等多个业务系统及其基础设施进行迁移和升级:

新一代综合预约系统,作为师生使用图书馆的入口,对主馆的学习空间和智慧阅览桌提供有序管理;

信息发布系统,对全馆的大屏和学习空间中的互动屏提供节目播放调度,成为文化宣传的重要展示窗口;

特色资源库平台,在其上建成多种专题特色资源库。

在数据库方面

智慧阅览桌 IoT 网关所使用的 MySQL 数据库,原先为服务器操作系统发行版打包安装的单机版,现改为使用云平台的 RDS 双节点高可用实例;计划迁移的移动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系统、查收查引系统、中国历代墓志数据库等,也在逐步使用云平台上的 MySQL、PostgreSQL、MongoDB、Redis 等服务。

在容器方面

浙大图书馆目前通过青云统一的容器管理平台,承载新型容器类应用,实现底层容器平台的标准化部署、高可用架构,统一管理平台及安全可靠运营,为上层云原生应用提供保障。除了上述的智慧阅览桌,移动图书馆等其它业务系统也已经做出了容器化设想,考虑将来在合适的时机迁移。

浙江大学图书馆也积极参与着中国高等教育、学术机构的资源共享和数字化建设工作,比如,联合国内外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同承担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等。青云科技期待与浙江大学的持续合作中,发挥云原生等技术优势,做好数字化创新服务,为中国高等院校提供有力的教学科研支撑。

智慧 浙大 容器 平台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