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

大学官宣!增加专项事业编!

大学 2024-05-09 19:00:05 41

原标题:大学官宣!增加专项事业编!

近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江南大学以“四个衔接”激活产教融合赋能发展新动力》一文,文中提到,江南大学以推进部省共建、市校合作为契机,加强人才引培与产业发展需求衔接,通过成立市校人事人才党建联盟,共建“无锡市校地协同引才工作站”,优化人才引进渠道、服务方式、支持待遇及给予地方专项事业编制等,联合引进地方产业与学校发展所需的软件、计算机、物联网、低碳环保、临床医学等领域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以人才的虹吸效应带动产业的集聚效应。

这一举措对于江南大学以及无锡市而言,无疑都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专项事业编在推动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为高校和企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而且能够激发人才的创新力,为地方产业和学校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推进产教融合,高校在行动!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正式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并首次提出了校企育人“双重主体”,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比重。2010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61所高校被批准为第一批实施高校202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通过“试点、政策、资金”三个抓手,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

近年来,随着“产教融合”的提出和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和地方开始共建“产教融合共同体”“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并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措施,以推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例如,有高校提出人才引进应以实践技能为标准,要面向行业企业招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员,对于行业的大师、名家、技术能手,可适当降低学历标准引进。也有高校建立了校企互兼互聘制度,例如2023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支持高等学校开展教师互聘工作,促进师资共享、优势互补、互助合作。

2023年11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长聘副教授王传毅谈到产教融合人才引进时表示,目前高校产业兼职教师聘用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制度设计问题,主要是缺乏提升企业积极性的重要举措;二是院校聘任问题,聘任程序不规范,缺乏统一政策指导等;三是企业参与问题,产业兼职教师需求和供给数量和结构不匹配等。

对此,他指出,激发企业积极性,要有技术支持、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激发产业兼职教师个人积极性,要从职务晋升、工作认可、经费支持等方面着力。比如,在职务晋升方面,兼职教师可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按照相应系列教师评价标准参与职务评价。

高校对产教融合人才引进的一系列措施,不仅有助于高校吸引和培养更多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同时也为产业界提供了更多的人才支持,促进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让高校不再“一头热”

产教融合作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通过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不仅可以加速人才培养的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为产业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推动产业创新与发展。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了一个热点词汇,对此,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李言荣认为,“本质上,新质生产力就是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的问题。对我们在高校工作的人来说,就是要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调融合发展,推进产教融合,推动国家和地方高质量发展”。

他指出,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面,不同类型高校几乎都面临一个关键共性问题,即师资力量普遍缺乏在企业的实践经验,这一点在工科特色高校中比较明显。此外,产教融合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高校的研究往往偏前端,企业的生产实际则偏后端,两者之间缺乏联系,但在当下的国内,能够很好地连接这两者的第三方机构还有待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则指出,教育与科学的融合发展是需要载体的,而产教融合搭建平台便是其中的重要形式。在此过程中,“产”字一定要放在前面。换句话说,产业需求是第一位的,高校需要秉持目标导向、需求导向、短板导向和问题导向,既要解决企业的真正问题,还要在此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人才培养出来。

产教融合作为一项整体性任务,要想深入推动,需要多部门协调、合力共谋发展。产业发展不仅涉及当前,还关乎未来,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技术竞争及未来产业布局,共同书写产教融合的新篇章。

来源:麦可思研究综合整理自光明网、中国科学报、澎湃新闻、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中国远程教育杂志、人民网等

企业 教育部 事业 问题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