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85人均经费排名:浙大全国前三,北理超北航,成工信部第一校!
来源:网络渠道
相关阅读:
- 重磅!第五轮学科评估72个主流学科A类名单最全版独家发布!(建议收藏)
- 2024中国大学经费Top100出炉:哈工前5,南大破百亿,南开985垫底!
- 重磅!2023年985预算经费排名出炉,清华411亿,25所名校破100亿!
- 2023年工信部七子预算公布:北航经费居然减少,哈工大卫冕成功!
- 第五轮最热门信息类7大学科实力:西电全国第6,力压北邮成电
4月19日,全国范围内的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和7所工信部直属高校,以及众多的省属院校都纷纷揭晓了它们2024年的预算经费总额。这些数据一经发布,便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毕竟,预算经费总额不仅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运营与发展,更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其中,清华大学以高达385.69亿元的预算经费继续稳坐榜首,其强大的财力令人瞩目。
从总体趋势来看,大部分985名校相较于前一年均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增长。这无疑为这些学校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然而,与此同时,也有14所985高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费下滑。尽管如此,从整体上看,985高校的经费依然保持了稳定上升的势头,显示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在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单纯地从预算经费总额这一数字出发,我们并不能完全了解各校真实的财务状况。毕竟,各校的学科结构、师生规模等诸多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各校的财务状况,我们还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进行观察和分析。
于是,今天我们将尝试通过计算2024年经费总排名前50强高校每位在校生以及专任教师人均预算经费排名的方式,来揭示各校财务状况的另一面。这样的计算方式,不仅可以消除学校规模对经费分配的影响,更能反映出学校对每位学生和教师的投入程度。
在进行计算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点说明:首先,由于部分高校如中科大等尚未公布2024年的数据,因此本文在计算过程中将基于2023年的数据进行估算。虽然这样做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考虑到整体量级接近,这样的估算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待中科大等高校2024年的数据正式公布后,我们将及时更新相关内容,以便为读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其次,关于各校在校生人数与专任教师人数的数据来源,我们主要参考了网络或校官网提供的信息。这些数据虽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也可能存在误差或遗漏。因此,在阅读本文时,请读者务必保持审慎的态度,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和分析。
01 2024年985大学人均预算经费排名
从985大学师均和生均预算经费排名看,我们可以一窥中国高等教育的经费分配格局和各校的发展状况。这一排名不仅反映了各校的经济实力和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竞争力。
1、清华两项指标都是遥遥领先,尤其是师均几乎断层领先其余各名校:清华师均经费破1000万,也是唯一破千万的大学;清华的生均预算经费也高达63万,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与清华齐名的顶尖学府,北大由于偏文理学科的特点,经费总额相对低于清华,北大生均与清华相仿,但师均仅排名第四,被浙大和上交超过。
2、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经费总额上仅次于清华,分居全国第二和第三名。令人瞩目的是,这两所大学的师均和生均经费也紧随清华之后,位列前茅。尤其是浙江大学,师均经费全国第三,生均经费全国第四,完全颠覆了普通人以为浙大只是规模庞大、人均偏低的印象。如今的浙江大学,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精度也很高,显示出其在科研和人才培养上的全面投入和高效管理。
3、华东五校师均经费普遍在500万以上,生均经费在30-60万之间:华东五校作为仅次于清北的顶尖名校集团,人均经费也在全国第一集团。按师均排名,分别是上交、浙大、复旦、南大、中科大;按生均排名,分别是上交、浙大、中科大、南大、复旦。令人颠覆的是,浙大人均在华五上游,而一向以小而精著称的中科大师均却垫底,生均也不如浙大和上交。
4、同济、东南大学表现突出,在师均和生均方面分别位居华五之下第一校的位置:同济大学这些年经费充裕,总额上升到全国第8位,师均位居第6、生均第7,前景看好。
5、工信部985普遍偏高:北理工师均、生均经费都在全国位居第8位,超过北航和哈工大,位居工信部直属高校第一;西工大最低,但也都在全国前16名,由此可见工信部4所985人均经费明显高于教育部直属的985院校。
6、北师大、人大作为非理工科大学表现突出:两校生均都在35万上下,排在12-13,对于非理工科的综合性大学而言,这一数字体现了两所在京名校的优势,体现了这两所综合性大学在人文社科领域的优势和特色,也显示了其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投入和重视。
7、中大、山大总量十分突出,人均也维持在985中游水平:众多周知,两校学生规模庞大,虽然总额极其突出,但人均相对而言低于总量排序。中大总量第7,师均第21、生均第18,山大总量第13,师均第29、生均第28。这反映了它们在规模扩张和内涵发展上的平衡和取舍。
8、南开人均排名与总量排名都偏低:南开由于规模较小,在总量排名上相对吃亏,仅排名第35,而师均排在第32位,生均排在第29位,在人均排名与总量排名上都偏低,这与其规模较小和学科特点有关,也显示了南开大学在经费分配和使用上的挑战和困境,提醒我们关注规模较小、特色鲜明的大学在经费分配上的公平和合理。
9、人均最低的985为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三校师均都在300万以下,生均都在20万以下,在985中敬陪末座。这反映了这些学校在经费分配和使用上的困难和挑战,也提醒我们关注和支持这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从985大学师均和生均预算经费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学校在经费分配和使用上的策略和重点,以及它们在科研和人才培养上的投入和实力。这一排名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比较,更是对各校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反映。
02 2024年中国预算经费50强大学人均预算经费排名
在非985高校中,南方科技大学以其高居全国第四的生均经费,人均高达54万的特点,成为了新兴学术力量的典型代表。自成立以来,南方科大凭借其高起点的建设和优越的发展条件,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南方科技大学作为一所新兴的学府,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十分优越的发展条件和经济基础。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上,更体现在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发展模式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方科大得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股强劲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科大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高的生均经费,与其较小的在校生规模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密不可分。相比之下,许多传统名校虽然历史悠久、声誉卓著,但由于其庞大的在校生规模和相对有限的经济实力,导致生均经费相对较低。而南方科大则能够充分利用其优势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好的学术环境。
除了南方科大之外,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中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学府。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211工程高校中师均经费排名最高,位列第22位。这一成绩不仅体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卓越实力,更体现了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另外,北京科技大学在生均经费方面表现出色,位列第21位。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北京科技大学长期以来对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和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北京科技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新兴学术力量的崛起和传统名校的持续发展共同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格局。而南方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学府则成为了这个格局中的佼佼者,为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预算 浙大 中国大学 经费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