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

快评丨中小学生科创获奖作品达硕士水平?是否“含水分”不难核查

大学 2024-04-30 17:00:08 46

原标题:快评丨中小学生科创获奖作品达硕士水平?是否“含水分”不难核查

每个孩子的禀赋潜质都不一样,现实世界中,“天才少年”也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遍性的“超纲”就是正常的

近日,第39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审获奖名单公布,有人发现部分中小学生获奖作品十分专业,几乎达到了硕士毕业的水平。还有博主称,一等奖项目“蒙特卡洛算法”,是自己当年考博的专业题。4月16日,主办方相关单位表示,已关注网上的质疑声,正在调查核实。

↑部分获奖作品,图据极目新闻

主办方启动调查程序,体现了对参赛者及社会公众负责任的态度。但要注意的是,根据赛程,该赛事今年1月1日开始申报,3月16日终审问辩,评选出各板块获奖项目并公示,公示期为3月底。也就是说,若非引发质疑,这件事可能已经“尘埃落定”了。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大棚灯光与害虫诱杀系统设计”“长三角城市社区极端高温天气治理方案”……课题如此高大上,令人心存疑窦,不难理解。那么,这些项目又是如何通过评选的?

每个孩子的禀赋潜质都不一样,现实世界中,“天才少年”也确实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普遍性的“超纲”就是正常的。公众对一项有一定社会美誉度的青少年科创比赛多打量审视一番,正常得很,毕竟关注也是一种监督。

中小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外,花时间精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有助于提升科学素养,训练科学方法,影响今后的人生路径,这是值得倡导和鼓励的事情。但前提是孩子们确实参与了这些科研,并发挥了主要作用。如果只是“挂名”,那这样的科研非但无益,反而可能有害。

不怪网友多疑,这些年来,有关中小学生的赛事领域出现了一些怪现状。比如2020年,“昆明一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引发质疑,后涉事小学生的父亲,中科院某研究所一名研究员公开道歉,称自己“过度参与了该项目书文本材料的编撰过程”等。

一些天才少年的背后,可能有“捉刀人”,靠“过度参与”帮孩子拿奖,或者让别人的科研成果成为孩子的获奖作品。此外,也少不了一些机构和商家的憧憧魅影。据报道,有的教育机构甚至宣传可以直接向学生提供参赛的选题,以及需要的所有材料。电商平台上也有商家打着“作品定制”“创意文字一条龙”“原创作品”等广告语,提供的服务包括直接向家长学生出售现成的科创选题或作品,以及具体赛事所需的所有文字材料。

如此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或层层转包项目,或代理参赛项目,甚至直接替赛等,败坏了风气,劣化了环境。

其实,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一直致力于治理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更好发挥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竞赛乱象得到一定遏制。

从现实看,除了砍掉一些不必要的比赛之外,还应加强对现有比赛的监管,使之名副其实。以科创比赛而言,无论是现场答辩,还是重复实验等,都是检验真伪的试金石。而从根本上讲,还是要不断压缩附加在中小学升学上的种种附加条件,并确保相关规定得到落实,不要让孩子们连社会实践、竞赛获奖、科技创新都卷起来。真正为孩子们减负,使其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龙之朱

编辑 赵瑜

赛事 水平 含水分 相关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