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都师大附中“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建设研讨会暨授牌仪式成功举行
2024年3月26日,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建设研讨会暨授牌仪式在首都师大附中举行。北京大学招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易昕、北京招生组组长胡俊、北京招生组副组长周昌令、首都师大附中党委书记沈杰、首都师大附中校长卢青青等领导和老师出席授牌仪式。仪式由首都师大附中校长助理杜君毅主持。
沈杰书记和卢青青校长对北京大学的领导和老师一行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卢青青校长介绍,首都师大附中作为一所具有110年悠久历史的首都名校,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成德达才”的育人理念,在新时代倡导办负责任、有内涵、有温度的“成达教育”,形成了优质的教育品牌和特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创新人才,收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她表示,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链条的工程,需要上下贯通、多方发力、有机衔接、持续培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更需要高等学府对基础教育的前瞻引领。首都师大附中非常期待以“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为桥梁,与北京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以博雅共育基地为平台,培养具备高质量学科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随后,附中科技校长助理杨森林、化学组学科负责人何文杰和生物组学科负责人朱海燕老师就附中人才培养探索进行了汇报和交流。
胡俊组长代表北京大学对首都师大附中的办学理念和取得的办学成绩表示高度赞许。他介绍了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的实施理念,基地将充分发挥北京大学学科和综合优势,通过多种方式,为入选“博雅基地”的中学提供资源倾斜,保障学生获得更优质的资源、获得更丰硕的成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他表示,博雅人才共育基地项目以“雅”为导向,以“博”为过程,希望首都师大附中更多的学科参与到该项目中,与北京大学各大学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首都师大附中党委书记沈杰作总结发言。首都师大附中在110年的办学历程中,“成达教育”形成了不浮躁、不盲从、不功利的特点。她总结了附中学子的三个特征,第一是厚积薄发,有创新潜质。附中学子通过成达好习惯“3+4+N”——积极阅读、运动、思考,养成好奇、好问、好思、好学的习惯,从而形成创新潜质。第二是视野开阔,有责任担当。附中多元化、多主题、多学科融合的博识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第三个特征是勇于探索,有远大志向。学校将“人”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并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成德达才”育人体系,造就了附中极强的加工能力。多年来,附中学子都实现了素质和分数的双赢。从附中走出的孩子们,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脚下有远方。沈杰书记表示,附中还有很多特色活动,例如始于2012年的品牌活动“校长邀你听讲座”。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北京大学的名家走进附中,传递北大声音与北大精神。
最后,胡俊组长代表北京大学,授予首都师大附中“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牌匾。
未来,首都师大附中与北京大学将加强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和实践合作,进一步创新育人模式,推动基地建设结出丰硕成果,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领域提供优秀的后备军。
END
供稿 | 教学处
编辑 | 王晓怡 奚嘉镁
审核 | 杜君毅 许红云
学科 教育 研讨会 建设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