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

总招生规模9年扩一倍,哪些城市成为“研究生之城”?

大学 2024-04-06 20:00:15 40

原标题:总招生规模9年扩一倍,哪些城市成为“研究生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洁 实习生 龚施菡 广州报道

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在持续增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4.5055万人,这一数字到2023年达到130.2万人,9年涨幅超过一倍。

中公考研事业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研究生教育招生人数的增长反映了多方面的因素。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此外,研究生扩招也是为了分流应届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研究生学历的就业竞争力相对本科更有优势。“研究生在就业市场的优势很明显,很多大企业在简历上第一眼看的就是是不是研究生,这样就让我少了很大一批竞争者。”2024届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林峰表示。

目前,正逐步进入研究生“面试季”,不少高校在逐步发布202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很多准备面试的学子,正逐步前往各大城市,正准备进行“最后一搏”。

近日,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发布了2023年统计年报。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至少有6个城市研究生在校生数量超过15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生之城”。由于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相对于本科更高,因此就业选择也更多,未来毕业的研究生选择去哪里就业,与城市自身的中高端就业机会密切相关。

研究生考试进入“面试季”

我国研究生招生进入增长的快车道,这背后与疫情、就业、学历提升均有关系。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为64.5055万人,2016年为66.7064万人,但到了2017年,研究生招生人数暴涨超过20%,达到80.6103万人。随后的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研究生招生人数再度大涨,当年达到110.6551万人,较2019年上涨20.74%。

“我所学的专业影视编导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专业,但是现在很多直系学长学姐都考研,然后身边的人也基本都在努力保研考研,考研好像成为一个默认的选项了。”准备参加2025届考研的李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也在准备考研的张悦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她感觉很多其实只需要本专科生能力的岗位,应聘竞争者中有很多研究生,并且学校层次也很高,她觉得也不能落后,需要参与其中。

中公考研事业部负责人指出,研究生教育的扩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产业需求、教育政策等。对于有意向攻读研究生的学生来说,建议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同时也要关注教育质量和市场动态,以便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不过,2024届参与研究生考试的学子数量,较前一年出现明显下降,但仍然有438万人。

这一数据的变化,显示出面对研究生考试竞争激烈,以及扩招背后研究生稀缺性的降低,很多高校学子的选择变得更为复杂。

“考研人数下降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院校招生结构的调整、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不断上涨的学费等。预计未来研究生考试的竞争趋势可能会继续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例如,随着专硕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硕招生可能会进一步收窄,这可能会改变考生的报考偏好。此外,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学费的上涨,也可能导致一部分考生放弃考研或转向其他教育途径。”中公考研事业部负责人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目前考研正逐步进入面试季。多所自主划线高校公布考研复试分数线,或者公布了复试的相关方案。

从此前3月中旬公布的《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来看,今年考研“上线”的分数其实并不低。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一份研报,根据2024年考研国家线,虽然今年考研报名人数在连涨8年后首次出现下降,较2023年下降了36万人,但哲学、交叉学科、历史学、理学、医学、体育学等多个学科的国家线却“逆势上涨”,反映出考研赛道仍然竞争激烈。

中公考研事业部负责人进一步指出,虽然考研报名人数下降,但并不意味着竞争压力的减轻。根据部分省市的反馈,今年的缺考率明显下降,也就是说,实际完成考试的考生人数有所增长,有效竞争考生多了。其次,对于某些热门专业和地区,竞争可能依然激烈。比如,上海作为热门城市,其商科专业的竞争依然激烈。总的来说,虽然研究生的报名人数有所下降,但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竞争压力并未明显减轻。

事实上,不少人选择“二战”“三战”考研。麦可思研究院此前针对2022届考生统计的数据显示,初试总分未达到录取线(59%)是计划“二战”人群初次考研失利的最主要原因,还有13%因为初试专业科目未过线,初试基础科目(数学或专业基础)未过线的比例也有12%。

“若计划‘二战’毕业生更多把升学当作面对就业压力和求职迷茫时期的‘安慰剂’,那么因此耗费的时间成本,就可能成为其职场发展起步阶段的阻碍。”麦可思研究院在一份研报中指出。

6地研究生在校生超过15万人

3月21日,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发布的一份考研报告显示,由于硕士招生单位人才培养资源容纳度有限,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过往几年硕士研究生规模增速基本维持在5%左右,但每三年会出现一次明显的扩招。

上述报告推测,排除推免人数之后,2023届和2024届考研的报录比约为4.91和4.26,较2022届有明显下降。新东方认为,今后考研报名人数的变化会更加回归理性,考生也不会面临如2022届考研的激烈竞争。

而在最近10年的研究生扩招中,北京、上海、广州等高等教育资源更为充沛的城市,研究生数量也在持续上升。

以北京为例,2015年北京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5万人,在学研究生28.4万人,毕业生8万人。而根据最新的统计公报,北京在2023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5.2万人,在学研究生45.5万人,毕业生12.1万人。

上海的情况也类似。2015年,上海全年招收研究生4.60万人,在校研究生13.83万人,毕业研究生3.79万人。2023学年,全市共有研究生在校生25.84万人,毕业生人数6.57万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了各个城市的数据,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武汉、南京、西安、广州也是名副其实的“研究生之城”。在2022年,上述四个城市的研究生在校生人数也已经超过15万人(尚未发布2023年数据)。

换句话说,我国至少有6个城市,研究生在校生人数突破15万人。此外,我国研究生在校生人数超过10万人的城市还有成都、重庆、杭州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多位准备考研的学子,他们也普遍将目标瞄准大城市的学校。

“我想考武汉、北京或者上海的学校。武汉的学校学科排名比较靠前,感觉城市节奏没有太快,城市发展得又比较好,综合比较满意。北京和上海主要还是专业实践机会比较多,基本上我专业的就业资源最多的地方就是北京、上海。”李欣表示,身边有不少想考研的人,目标都倾向于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

张悦表示,她想考的目标院校在广州。“因为广州的气候环境很喜欢,经济发展也比较好,并且我考的专业招生人数相对比较多,学校层次也不错,总体算是我个人最好的选择。身边的人,感觉很多也都想考东部沿海和川渝地区。”

中公考研事业部负责人表示,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先选择城市,先选择学校,或是先选择专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更侧重就业前景,在没有确定专业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专业因素,然后再根据专业排名和实力选择对应的院校和城市。如果是在专业已经确定的情况下,选择一个更好的院校就是首要因素了。如果是这两种情况,北京、上海、广州等高校云集,教育资源更优质、就业机会多的城市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更侧重考虑未来的生活,最好坚持一个原则:在哪儿工作,在哪儿安家,在哪儿读研,即先选城市,然后再考虑专业兴趣和院校等因素。因为每个城市的高校培养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打上当地的烙印,并且当地的院校在当地会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有助于未来工作的发展。”中公考研事业部负责人表示。

林峰此前考研的时候,也确定未来会在重庆生活和工作。“我是重庆人,优先考虑在重庆本地就业。重庆这些年的发展非常快,一点不亚于其他大城市。我对重庆的文化氛围和生活环境也非常熟悉和喜爱,不想跑太远去打拼,重庆的就业机会也很多。”

(应采访对象要求,林峰、李欣、张悦均为化名)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经济 就业 考试 教育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