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

复旦“周末学堂”第四期开课,高一生凭兴趣秒杀金课,家长全程旁听,这些课有啥魅力?

大学 2024-04-02 13:00:14 48

原标题:复旦“周末学堂”第四期开课,高一生凭兴趣秒杀金课,家长全程旁听,这些课有啥魅力?

备受期待的“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今日(3月23日)正式开课。来自全市120所高中的1500名学生如愿近距离聆听复旦大学的20门金课,和学术大咖面对面。据悉,“周末学堂”课程面向上海市所有在读高一学生开放,注册、选课过程中不设置额外门槛。第一期报名仅仅2秒钟,880个名额全部被抢完。第四期的注册人数达4500多人,再创新高。

高中生走进大学的第一堂“梦中情课”,感受如何?不少学生的反馈是“课堂信息密度高”“听下来有难度”“氛围更加自由”。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课堂百分百的抬头率与寥寥的提问数形成鲜明对比;同时,相比学生本人“就想来感受一下大学氛围”的朴素心愿,教室门外全程陪同的家长更显焦虑,直言担心孩子听不懂或不适应。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教师直言:这种课堂的“温差”历年都客观存在。这也在启发大学如何精进先修课程,做好衔接。“我们不能仅将原大学的知识‘搬’过来,还需要符合现在高中生的特点,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学术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学术志趣。”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林伟说。

秒杀的“梦中情课”, 抬头率与互动率反差明显

“我终于在16岁走进梦中情校的课堂”“谁懂啊,我特别喜欢戏文专业,这下可以去复旦圆梦了”……打开社交平台,不少高中生记录选课心路历程:循着自身兴趣秒杀心仪的课程,去大学增长见闻,感受课堂、培养兴趣、培养梦想中的大学生活。

“经济学是我未来的专业首选。”青浦高级中学学生李紫嫣今天一早和百余名高一生一同坐在了《像经济学一样思考》的课堂上,授课教师正是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如果我身无分文,但想创办一个企业,怎么办?”“在就业市场中,如何解决信息的不对称?”从萨缪尔森无关性定理、MM定理、科斯定理等三个重要的“无关性”定理开始,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张军带领着高中生剖析,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经济学家如何思考。“好的经济学家,就好像伟大的物理学家,可以简化复杂的世界。”张军在课堂上的这句话,让小粉丝李紫嫣心潮澎湃。

不过,在激动和新鲜之余,大学的第一堂课,也让高中生们感受到了难度。与齐刷刷的抬头率相比,一节课下来,很少有人敢于向任课教师提问或讨论。

坐在第一排的夏天,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下了不少笔记。这位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高一学生,平时会阅读《资本论》等书籍。但他明显感受到,已有的阅读量难以支撑对课程的理解。“课程有难度,信息密度很大,但我通过做笔记、推导相关理论逻辑时,很有收获。”来自建平中学的高一学生张亦涵因兴趣,选择修读课程《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我希望在课堂上学习中学阶段学不到的东西,曾广见闻。” 张亦涵说,尽管大学课堂的氛围更加自由,但她能感觉到大家都有点紧张,包括她在内,同学们不太愿意“被点到”,“被关注”。

记者观察到,课间休息时,几乎没有学生主动走到教师身边提问。有学生家长着急地说:“这样难得的机会,怎么不去提问呢?”还有家长代替孩子冲到教授身边,虚心请教。满满当当的教室之外,驻足守候的焦急家长不在少数,还有家长在门口连续站了50多分钟。“担心孩子年龄小,不适应环境”“害怕孩子听不懂,自己也来旁听”“孩子比较腼腆,我可以代他提问”……采访中,家长们表示,尽管课程基本按照孩子个人兴趣选择,但他们不免担心,孩子的选择正确吗?还有家长焦虑:孩子学到了知识吗、学懂了知识吗、能够学到足够的知识吗?此外,有家长呼吁:能否开放更多大学先修课程?多选、多听、多看,孩子才能在未来专业选择中填出最优解。

不以传授知识点为目标

家长的焦虑也代表了很多关心周末学堂的家长心声:学生周末来这里,究竟学什么?对未来有啥利好?对此,已是第四年参与周末学堂的张军很有话说。“作为任课教师,传授知识点,让学生在短期内‘学有所成’绝非我们的目标。” 正因此,他授课的课程也不会进行传统纸笔考试,考核学生成绩。

在他看来,参与“周末学堂”的高中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极强。他们怀揣着对大学的渴望和想象,仰视着高等学府。而 “周末学堂”为他们提供了提前感受的机会,老师的任务是创造一个师生同频的课堂,帮助学生真正走进大学的世界,从“仰视”变成“平视”。

“除了人文因素之外,社会科学最重要的是给我们提供了理解复杂世界的方式。”这也是他希望在课堂上传递给同学们的。为此,张军在每期课程中都会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社会热点。今年,他着重增加了医疗市场、公司金融等文献领域内的最新信息。

“让高中生对真正的学术研究更深一步了解,更多地激发他们的思考,培育学生的兴趣,树立对学术创新的追求,这是我们开设周末学堂的意义。”林伟告诉记者,“周末学堂”的一大目标是进一步做好大学-中学合作、双高衔接的引领。为此,课程一直在升级,从最初的13门课程到如今包括文社理工医等20个院系的20门课程。学生们将参加春季学期8次课堂授课。此外,第四期新加入了暑期体验营。“体验营的内容根据课程而定,比如《现代文学的旅程》,老师会带着学生一起探访巴金故居、鲁迅纪念馆等等,先听课,再实际体验,感触会更深。”林伟说。

首期49名学生在复旦坚持“最初的梦想”

“周末学堂”,三期实践下来,结果如何?记者了解到,首期“周末学堂”中共49名结业学生进入复旦就读。其中产生了许多专业就读志向和当初“周末学堂”上课课程学科一致的学生,有志于就读“强基计划”基础学科的同学。

2023级自然科学试验班的严仲毅正是其中之一。三年前,出于对化学浓厚的兴趣与能源问题的好奇,严仲毅选择了与化学息息相关的“能源与催化”课程学习,想借此契机初步探索大学化学的世界。“不论是讲课的教授还是带领我们参观实验室的学长,我都从他们身上学到了‘chem is try’的道理,由此对科研愈发心生向往。”考取复旦大学后,严仲毅选择了赵东元院士的“普通化学A”课程,探索介孔材料的奥秘。他在朋友圈写道:“最初的梦想从光华楼起飞,辗转盘桓,最后栖息在了光华楼。或许这就是最好的答案。”

在林伟看来,未来,“周末学堂”中还会走出更多和严仲毅一样,继续追逐“最初梦想”的学生。

作者:吴金娇

文:吴金娇 图:池冬琤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秒杀 家长 大学 兴趣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