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

热议清华 “巅班”,背后有对“颠覆性创新”的期待 | 新京报快评

大学 2024-04-02 00:00:14 38

原标题:热议清华 “巅班”,背后有对“颠覆性创新”的期待 | 新京报快评

“巅班”的产生是高校顺势而为的结果。

1月31日,清华大学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京津冀中心主任王茤祥称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契机,联合设立“颠覆性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图/清华大学官网

| 柳早

近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清华大学设立“颠覆性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成立虚拟“巅班”,该班级名称引热议。网友评论称,以为是在玩梗,学校挺会紧跟热词。对此,清华大学教务处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确实有这样的育人项目,名称就是“颠覆性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巅班”这个名字引来了一些误解,其名称的新颖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其实也是个好事,这背后也反映了大家对颠覆性创新的期待,而且这也是“颠覆性”一种非常具体的展现——“颠覆性”的意思,不就是让人感到诧异、意外甚至有些不明所以?这个误解,倒是无意中道出了这个班级的一些精神气质。

当然,从网络梗的意义讨论“巅班”肯定会失之浅显,这个项目的前因后果和培养机制才更值得注意。

据媒体报道,清华大学教务处于3月18日刚刚讨论通过了《颠覆性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施细则(试行)》。

根据介绍,该项目旨在鼓励和促进从创新想法到实现的学生自主探索式学习,破除本科教育中一定程度存在的功利化和“内卷”现象,以探索颠覆性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以学生设立项目为主要开展方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的政策空间和育人资源,让学生在有要求、有指导、有监督的情况下,自主成长为有胆识、有基础的创新人才。

从这些描述可以看出,该项目会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性,让他们获得更大的空间,去自由探索学术世界。这种有包容度的模式,或许可以帮助学生摆脱单纯注重课本学习、追求绩点的刻板路径,发挥年轻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养成有颠覆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模式与研究思路。

当然,这个项目刚刚启动,目前还看不到具体效果。但培养颠覆性创新人才已经是一种社会教育共识,格外适配当今的社会语境。

比如最近大火的AI,已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种对全行业产生颠覆性的生产工具,似乎已经在到来的路上。此外,量子计算、自动驾驶、脑机接口、核聚变发电等等,这些崭新的词汇与技术也都纷至沓来,令人目眩神迷。人们分明感受到一种正在加速的技术进程,也格外关注我们能否产生相对应的科研人才与社会环境。

而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就表示,会加大对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在学术生涯起步阶段就开始长周期、高强度、稳定支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让青年人才敢坐冷板凳、敢闯无人区,产生重要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

在更早前的2月,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也破土动工,全国首个全面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的政策措施正式发布。这些,都显示出社会对于颠覆性人才、颠覆性创造的重视与渴望。

由此,“巅班”的产生也是高校顺势而为的结果。可以预计的是,清华“巅班”也许不会是唯一一个,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高校步后尘,共同摸索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然,既然是“颠覆性创新人才”,那么这种人才怎么培养,注定很多方面都是空白。但有些大方向是明确的:容错、赋予自由度、长时间看不到清晰产出。高校和社会都需要拿出巨大的胸怀和耐心,去“等待”不可预期的颠覆性创新。

这也必然意味着要对当前各种行之有年的评价标准做大幅度的更新,需要社会认识的整体性转变。当然,这类更新和转变很难一蹴而就。因此,对于“巅班”之类的尝试,也不能止于设立,还要时时检视实施效果,对其不断地完善提升。

也期待清华的“巅班”,能够成为杠杆的支点,去撬动教育体系的深层变革,为敢试敢闯的魄力与纵横驰骋的想象,开辟更大的空间。

撰稿 / 柳早(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李立军

“让虫子自由飞翔”,鲜芋仙甜品让人怎么入口?| 新京报快评

优化预约挂号统一平台,解决患者就诊痛点 | 新京报快评

增臭剂做出来的螺蛳粉还有“灵魂”吗?| 新京报快评

用中考投档震慑校园欺凌者,也要防止“认定扩大化”| 新京报快评

两头生猪未盖章罚20万,法院纠偏为营商环境加分 | 新京报快评

欢迎投稿:

模式 教育 空间 自由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