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

初三议论文阅读之论点课堂讲义习题及解析过程

初中 2019-07-16 06:15:42 133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题。(6分)

  要和谐必有诚

  ①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和谐必有诚。

  ②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确是一无所获。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社会和谐就很难实现。

  ③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可以延伸和谐之路。原本和谐的关系,不靠真诚维系,结果和谐也会丧失。蔺相如与廉颇一文一武,和谐共处,齐心协力辅佐赵王,而在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后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千古流传。当前在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毒奶粉”“地沟油”等缺乏诚信的事件的出现,危害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没有诚信作为保障,社会和谐很难长久维系。

  ④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拿些表面的和谐,禁不住诚的检验,在诚的面前就会原形毕露。楚汉合盟这个因利益建立起来的假和谐,不就在项羽背弃承诺之后而烟消云散了吗?

  ⑤要和谐必有诚。要想诚满天下,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

  ⑥有了诚,和谐才能成长;有了诚,和谐才能维系;有了诚,和谐才能禁得住考验。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为什么说“要和谐必有诚”?(3分)

  (1)答案:要和谐必有诚。

  解析:议论文的论点,一般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的位置,而且是一个观点鲜明的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在本文中,标题、开头、结尾都提到了“要和谐必有诚”,且全文也是围绕这一观点展开议论的。

  (2)答案:因为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

  解析:本文作者提出“要和谐必有诚”的观点后,从“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三个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分论点的概括能力。一般来说,分论点出现在分说部分每段的开头或结尾。找到分论点,此题不难回答。

  2、阅读下文,完成1-2题。(6分)

  最美的姿态

  张 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分)

  (2)阅读④⑤两段,说说读书有哪些好处?(4分)

  (1)答案: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或: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阅读对人有益。)

  解析:分析本文的标题,并没有表明“最美的姿态”是什么,所以它只是一个论题而不是论点。在看本文的开头,只是列举了阅读的人与不阅读的人的两种不同生活状态和观点,也没有表明观点。只有在结尾,作者指出了“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反观④⑤两段,都是围绕着“读书的好处”来展开的,与结尾作者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2)答案:读书能够丰富人生经验,充盈人的心灵;读书养就人的高贵气质。

  解析:本题其实考查的是对分论点的概括能力。分论点往往出现在分说部分每段的开头或结尾。本文的分说部分就在④⑤两段。而恰恰本题题干明确指出阅读④⑤两段,找出说明“读书的好处”的句子。那么,从第④段的末尾和第⑤段的开头,就可以提炼出答案。

  3、阅读下文,完成1-2题。(共6分)

  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在短短两万多字的《论语》中,“君子”这个词竟出现了一百多次。大圣人孔子在为我们勾勒出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君子形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君子最基本的人格标准: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担当精神,是我们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

  担当是一种责任。玄奘西去印度,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始终牢记取经的职责,行程五万余里,终于将佛教圣经带到了中国并发扬光大。由此可见,责任是我们拥有担当精神的首要条件,在历史的长河里,许多有志之士身处困境时,都是依靠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的。

   ①    。鸦片祸国之际,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勇气挺身而出,披肝沥胆,虎门销烟;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毅然拒绝他人劝他逃跑的建议,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的勇气直面保守派的屠刀,以鲜血捍卫了自己的变法思想。由此可见, ②    

  担当是一种境界。古往今来,有许多义士仁人,心怀天下苍生,向我们诠释着担当的境界。虽然遭遇贬谪,范仲淹依然保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孔子曾经说过:“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想着自己的小家庭,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由此可见,境界能使我们的担当变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当我们从“小我”的世界走出,拥有放眼天下的胸怀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就会被注入时间的防腐剂,流芳千古。

  担当是生命水平高下的水银柱,是引领我们书写美好人生的旗帜。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先人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做人,必须要有所担当!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最简明的一项是(  )(2分)

  A:君子的担当。

  B:若想成为君子,就必须有所担当。

  C: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D: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

  (2)根据文意,在文中两处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句子。(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D

  解析:由首段“我们若想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就应该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以及二至五段“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拥有担当精神呢?”可知本文是围绕“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来写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我们应培养自己的担当精神”,A选项不是完整的句子,排除。B选项围绕“君子”来谈,与文章内容不符合。C选项谈担当的重要性,过于片面。

  (2)答案:①担当是一种勇气。

  ②示例一:勇气是我们拥有担当的重要条件,我们只有有了勇气,才能更好的保家卫国。

  示例二:勇气能使我们在国家危亡、民族大义面前,不忘自己的责任,敢于挺身而出,担当重任。

  解析:第①句考查的是对分论点的概括、仿写能力。参照第三段“担当是一种责任”,第五段“担当是一种境界”的句式特点,再抓住第四段中的关键词“勇气”可得出答案。第②句是对本段的总结,联系林则徐和谭嗣同的事例,围绕“勇气”的作用来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