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

中小学减负为什么让家长不满意呢?这些原因道出实情!

初中 2019-07-16 06:15:37 169

  三点半课堂、十点后可以不做作业、课时缩短至35分钟、更有甚者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等,这一系列减负做法,让家长们叫苦连天。

  首先,我们来具体了解下这些政策出台的明文规定:、

  浙江省“减负令”除延迟到校时间外,部分地区还试行“中学生做功课至晚上10点可以选择不做”“小学生晚上9点可以不做”;

  江苏省发布最严“减负令”,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

  2018年2月的最后一天,“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决赛被突然暂停;

  2018年3月伊始,杭州部分小学将课时缩短至35分钟,下午放学提前到了2点;

  至此,自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伊始,国家层面已发布9道“减负令”,地方出台的“减负令”更是多达上百条。

  那么,我们来看看对于中小学减负家长们是如何看待的?

  据调查,对中小学减负,包括家长在内的几乎所有人早已达成了共识,因为负担重确实存在。但是几十年喊减负,有些地方孩子们的书包越喊越沉,课外负担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时间越喊越少。因此,教育部门减负、家长也不再领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正如,最近火遍社交媒体的《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一文阐述的,孩子三点半放学,本是为了减负,不过家长却要五点半六点才下班,当中两个多小时成了“空窗期”,给孩子的福利成了家庭的压力。

  其次,家长们既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又期盼孩子“题名金榜”;既焦虑在考试中能否出人头地,还关切是否有一技之长。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凡此种减负方式,并不能让家长认可。

  此外,被不断诟病的辅导班或培训班,基本上不是在“补习”,而是提前学或超前学,亦或者补差。但家长上班和学生放学的“时间差”及升学压力也让家长也实属无奈之举。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减负的困境:减负要真减下去,可能还需要更加全面、综合、系统的制度安排。因此,如何减负才是问题的关键。

  首先,对于不喜欢、内心拒绝的才称之为负担、而对于喜欢的、心生欢喜的不是负担。因而,减负不能对所有学生同等对待。

  减负必须差异化对待,实行区别化减负乃至“精准减负”,支持或高或低的任何合理诉求。有些孩子天赋好,自律性强,有着更远大的抱负,那就不妨让这些孩子有更高的追求,为其提供一切条件,而不是让他们减负,不同需求必须考虑在内。而对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且被家长逼迫非要达到更高要求的孩子,就有必要把学业负担减下来。

中小学减负三 中小学减负 中小学减负30条 中小学减负平台 中小学减负政策 中小学减负措施 中小学教师减负 中小学减负三十条内容 教育部中小学减负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