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陕西中考政史试题分析报告
思想品德部分
总体上来说,2016年陕西省中考已经硝烟散去,阅卷已近尾声,回看2016思品试题,突出了对学生的正确价值导向,做到了能力、知识和思想觉悟的有机统一。试题贴近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和家乡发展,注重与生活相结合,立足本省实际,难度稳中有升,灵活程度加大,主观性试题难易程度稳中有升。
一、试题结构:
今年的中考思品试题依旧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第一大部分为选择题,共12个,每个2分,共24分,占总分值的24%。前3个题是纯时政题,共6分,占总分值的6%,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主观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材料分析题,共36分,占了总分值的36%。
二、试题特点及启示
1.科学布点,以点带面,具有广泛性。试题内容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意覆盖面,是试题命制的基本要求。2016年中考思品试题,涉及了初中阶段三个学年的所有的知识,又重点考察了九年级的国情内容,可谓是覆盖面广,又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时代和生活”这一主题。
试题的广泛性在选择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选择题较多地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落实、梳理。近年来,中考思品试题多以现实问题、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来立意命题。由于复习时间紧,我们往往只集中精力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课本是中考试题的仓库,临考前阅读课本、对基础知识进行分门别类地梳理,既可查缺补漏,强化基础知识,又可提高得分率。
2.突出社会热点,具有时代性。与重大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命制试题是现阶段中考命题的一大趋势,也是衡量一套试题成败的关键所在。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成为试题呈现的重要方式,也成为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载体。综观整个试卷,高度重视了教材知识与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的密切结合。比如,供给侧结构行改革、屠呦呦、陈忠实、习近平首次出席联大、2015中国外交亮点纷呈、十三五规划,这些热点问题在本次试题中都进行了考察。
3.注重能力考查,凸显思品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以某一社会热点为载体,主要考查知识的整合能力、知识储备的提取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例如:第24题:开放和谐的世界,总书记为什么要让我们讲好中国故事?
这一试题以2015中国外交为载体,集中考查了对外开放、我国大国形象和国际地位、民族精神、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人生价值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的提取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进行了综合性的考察。
4.升华道德情感,突出思想性。部分试题的设计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从理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趋向,给予学生思想认识、责任意识和行为的正确导向。例如第23题②③问以校园欺凌事件为材料,设置问题“是否应该降低承担刑事责任年龄”、“如何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及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调用、整合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时政热点背景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同时在价值判断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5.联系两个实际(地方、学生),具有地域性、人文性。以本地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为素材,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关注自身发展,把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家乡的教育、关注自身成长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例如第25题②③问以热点人物陈忠实为材料,问题设置由浅入深,从陈忠实受到赞誉的原因上升到做人与做事的关系,着重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综合评价的能力,同时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功能。第25题:厚重发展的陕西,坚持正面教育,突出时代精神。就充分体现了地域性、人文性这一特点。
三、学生答卷分析
从考生主观性试题答卷分析,学生答题情况不是很好。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 学生对时政热点关注不够。如:”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学生填不了。
历史试题分析报告 试题分析报告 关于考试的分析报告 中考数学考点分析 试卷分析报告的格式 如何做考试分析报告 质量分析报告题目 考试情况分析报告 历史期中考试分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