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陕西省中考数学学科试题质量和答卷情况分析报告
通过抽题特点概要
按照数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注重贴近生活素材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查,能力立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考查。纵观整套试卷,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有较高的要求,阅读的文字量较大。难度较为平缓,但较2015年中考题难度还是有所提高,要拿高分实属不易。
1、重视“四基”考查
数的概念与运算,整式(幂)的运算,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图形的认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图形的变化等。试题重视测量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应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着重强化了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运算、推理、作图等技能的考查;也重视测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水平的考查,注重对抽象、推理、建模等基本思想的考查。如第1、2、3、4、5、6、7、8、9、11、12、13、15、16、17、18、19、21、22题。
2、体现“能力”的考查
(1)考查几何直观能力
如第8题,考查学生对较多分割图的观察力,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填空题第13题: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比例线段等知识即集合代数有机结合,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及基本运算能力:第14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体现选拔功能,考查了学生的分类能力、点的轨迹的动态分析能力、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求解,是一个好题。
(2)考查建模能力
如第9题构建特殊直角三角形;14题构建轨迹中垂线和圆弧;17题更是解法多样,模型多彩。19题构造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25题将军饮马模型等
(3)考查应用意识
如18、20、21、22、25题等采用学生贴身生活的背景材料设计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考查表达能力
如21题,求得x=9后,转化为具体的时间,16时到家或出发后9个小时到家或下午4点到家等;22题所有可能的树状图表示或列表展现,而每一个可能结果的计法丰富多样:25题解答过程中“将军饮马”的说理以及四点共线、点H在四边形内的说理,表达基本功要求较高。
二、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教学建议
1、“双基”落实不到位,“四基”不扎实。落实“双基”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与目标,但从答卷中能看出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较薄弱。如不能正确对一次不等式求解集,多边形的内外角和公式记忆错误,实数绝对值,零次幂的意义,分式化简,基本的分解因式,数据统计,待定系数法等等基础性东西,许多学生并不熟练准确掌握。
以后教学中要抓住课堂,在理解上下功夫,在运用中求熟练,在反复中求深刻记忆,以强化基础的落实。
2、不能很好的进行知识迁移,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差。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设计问题,以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次检测试题的突出特点,但学生满足于机械的记忆,对知识理解、归纳、概括、应用的能力欠佳,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把具体问题转化为学科问题的能力显然不够,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的思考、分析去解决问题。学生对概括、总结、提炼、分析得出答案的试题,显得很茫然,学生不会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加以解决,解答时出现推理过程混乱,逻辑关系颠倒。审题思路不规范,即审题不精准,分析不到位,信息处理不准,答题效果差。
以后教学中要做到强化阅读能力训练,养成善阅读、爱阅读、会阅读的习惯,在课堂、课外均给学生开辟阅读的时间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阅读理解到位,知识理解到位,挖掘、整合问题中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数学建模,数学思想要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坚持训练思维,强化知识迁移,。
3、答题纸作答训练欠缺,做题的规范程度不高。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要通过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在试卷上,但本次考试中出现的答题不规范导致失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概括起来有以下一些表现:一是部分学生作答时布局设计不合理,前松后紧,导致卷面质量不高。二是语言表述不规范,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导致答卷文字量过大,不能突出关键步骤和核心内容。三是铅笔作图再描时弧线失形较严重,有的学生描图缺乏理论根据,随意勾画。如17题作图题,及部分几何图形辅助性。四是存在少数学生答题区域错位,无谓失分。以后教学实践中,要在实际演练中强调和指导学生精心组织书写内容,合理布局安排版面,突出重点步骤,细心对位作答。
试题卷与答卷 危险品题库答案试题 小车考试题和答案 学车理考试考试题及答案 锅炉试题答卷 科目一全部试题及答案 科目一考试题答案 科目一试题及答案 科目二考试试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