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

初中物理|关于电学的物理知识重难点问题整理汇总!(1-8)

初中 2019-07-18 09:28:35 170

  暑假很多孩子都在提前预习或复习初中物理知识,那么关于电学的只是重难点大家知道吗?今天考名校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初中物理关于电学知识的重难点问题整理(1-8),有需要的学生可以参考一下!

  1.为什么电流表不能直接跟电源连接,就算没有用电器,电流的大小不是一样吗 ?

  答:由于电流表的内部的电阻很小,若直接跟电源连接,电路中就会有很大的电流,从而烧坏电流表;串联上用电器以后,由于用电器的电阻较大,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就会大幅降低,就不会出现电流的太大所造成的后果。

初中物理|关于电学的物理知识重难点问题整理汇总!(1-8)

  2. 看不见电流的里面,怎么知道电流的流向?

  答:我们虽然看不见里面,但电流的方向是可以判断的,方法是:若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则说明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接线柱流向负接线柱;若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则说明电流表中的电流方向是从负接线柱流向正接线柱。

  3. 导线上到底有没有电压?

  答:电路中的确是处处都有电压,但对于一段导线来说它的电阻非常小,根据欧姆定律,在相同的电流下,导线两端的电压就非常小,我们所使用的精度较低的电压表当然就量不出电压了(这对我们研究一般问题来说,测不出导线两端的很小的电压就已经不妨碍我们得出正确的物理规律了,所以在初中我们一般不去考虑导线两端的电压);只有在要求极高的地方我们才使用非常精密的仪表去测量,就可以测出导线两端很微弱的电压(一般情况下我们去考虑它倒显得有点多余了)。

  4. 两个学生用电流表测量同一电路中的电流时,一位同学接入电路的是0 ~ 0.6 A的量程并能正确读数,而另一位学生却按0 ~ 3 A的量程读数,读的1.8 A,那么实际测量的电流应该是多少?

  答:(1)一位同学接入电路的是0~0.6 A的量程并能正确读数,说明电流表的实际示数不超过0.6 A,而另外一位同学却按0 ~ 3 A的量程读数,读的1.8 A,他肯定是读错了;

  (2)不管按哪个量程,电流表都被分为相同的格数,只不过每格所代表的数值不等,但那个读错的同学肯定是接入的是小量程,却按大量程读数,0~3 A的 量程分度值为0.1 A,所以按大量程1.8 A是18个格,而0~0.6 A的量程分度值为0.02 A,所以相同的18格的实际值为0.02 A*18=0.36 A。

  5. 如何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答: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其公式是:I=U/R (I、U、R——三个量是属于同一部分电路中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称为同一性。同时性,在使用这个公式时,必须要使公式中的三个量均指同一个元件或同一段电路的同一时刻的相应值。)

  对于欧姆定律的意义应当这样来理解:当电路中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电路两端的电压一定时,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

  6. 把小灯泡接入一个串联电路时,随着串联小灯泡数量的增多,小灯泡为什么会越来越暗?

  答:这是因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随着串联的小灯泡数量的越来越多,由于电路的总电压不变,就必然导致每只小灯泡两端分得的电压也越来越低,所以灯泡越来越暗。

  7. 在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要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其目的是通过什么保持电压示数不变?

  答:在电路中接入电阻R1,把R1两端电压调到某一数值(比如3 V);当我们把R1换成不同阻值的R2时 电压表示数还是3 V吗?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在这里,他们常常认为电压表示数仍是3 V,因为仍然在相同的位置,那么这个判断的错误在哪里呢 ?

  原来,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当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的阻值的比例发生变化时,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各自分得的电压的比例也必定发生改变,而电源、电压是一定的,就导致了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各自分得的电压都发生了变化,要想保证接入R2后,它两端电压和接入R1时的数值相等,必须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得二者的阻值的比例不变,这样才会保证滑动变阻器和接入电阻所分得的电压的比例不变,才会使R2两端的电压与原来一致。

  所以此题的答案是:在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时,要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其目的是通过改变其自身的电阻,保持滑动变阻器和接入电阻的阻值之间的比例保持不变,从而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初中物理电学难点 初中物理电学重难点 初中物理电学重难点题 初中物理电学归纳 初中物理电学 初中物理电学难在哪里 初三物理电学重难点 初中物理电学讲解 初中物理
版权声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